开学上交冬奥火炬“作业” 奥林匹克教育正融入校园文化 2020年06月04日  彭晓烯

  本报记者  彭晓烯

  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在2020年的“六一”儿童节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返校开学。位于石景山区的电厂路小学举行了一个短暂的开学复课日活动,老师们穿着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人偶服在校门口迎接六年级学生们复课,而同学们也从小书包里拿出自己的“小秘密”,一边和吉祥物击掌回礼,一边交上疫情期间的作业——设计火炬。

  这是电厂路小学营造冬奥教育氛围的一个瞬间。在电厂路小学,紧跟冬奥筹备进程,参与冬奥组委发起的各种征集活动是日常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不需要高大上的仪式,老师们穿着的人偶服是疫情期间自己亲手缝制的,学校自制了“冬奥会奖牌”设计征集、“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设计征集、“体育锻炼健康运动小达人”“疫情防控贡献亲子奖”四个项目的表彰证书发给每名学生,还向学生赠送“六一”儿童节礼物——“冬奥吉祥物笔”。当然,冬奥教育氛围并非一场活动便可体现,日常进行训练的旱地冰球队是电厂路的一道风景线。除了在学校的技能训练,队员们在假期还多次走进社区,带领社区的居民们一起体验旱地冰球,教爷爷奶奶如何持杆、拨球。随后电厂路小学还先后成立了旱地冰壶和越野滑雪队。

  “电厂路小学在北京西部地区,过去这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现在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锻炼自己,提升综合素质。”电厂路小学校长薛东说。“如果缺少了奥林匹克教育,那么2022年冬奥会时青少年就只是一个观众,从申办到闭幕这么长的时间他们毫无参与感。我们应当通过奥林匹克教育让孩子参与到冬奥会筹办和准备的过程中来,做小主人而不是看客。”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裴东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残酷的,它对全球都产生了强烈冲击,它让东京奥运会停摆,让北京冬奥会的多项‘测试赛’取消……但是奥林匹克教育远远超出了赛事,超过了体育这个层面,对于学校来讲,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裴东光认为,奥林匹克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并不具有周期性,应该常态化。他希望奥林匹克教育进一步深入到学校中去,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使学生们有机会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改变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重树体育理念,助力体教融合。“奥林匹克教育是浪漫的、美好的、人性化的,不仅限于体育,它涉及到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应当让奥林匹克教育常态化、日常化、生活化,注入到我们的整体教育中,成为一个教育方式,让奥林匹克教育深入人心。”裴东光说。

  2019年5月10日,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之际,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致中小学生的一封信》,倡议全国中小学生参与冬奥教育文化活动,与冬奥共成长。参与2022年冬奥会,形式不必拘泥,费用不必高昂,跟上冬奥筹办脚步,大家都能做冬奥会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