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如何做“加法” 2021年09月17日  邹 丽 邓红杰

喻志勇摄

  今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正式发布。“双减”之后如何做“加法”?新学期开学已有两周,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双减”给体育教育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体育教育正成为“补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学校、体育培训单位等都为此加大了投入。

  武汉 青少年体育培训火热

  本报记者  邹  丽

  日前,记者来到武汉市汉口江滩的一处篮球公园。球场内,青少年成为主角,有的对练攻防,有的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基础动作。该篮球公园运营经理莫严透露,这样的火爆场面,和出台的“双减”政策有很大的关系。除了中午吃饭时间,周末全天所有时段的培训基本上都排满了。

  在场边观看训练的学员家长付瑶瑶说,今天是她看到人数最多的时候,特别是10岁以上年龄的孩子多了一倍。

  “双减”政策出炉后,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学员家长袁泉说,今天是第一次参与体育培训,以前周末都是给女儿报英语、数学等学科课程,两天的课排得满满的,自己也感觉到孩子有时会有些消极厌学的情绪。这学期报的篮球课程,孩子刚上完一节课,开心得不得了。

  一旁的女儿袁逸蕊接着爸爸的话说,“之前上作文培训班,题目是写我的假期,我都不知道写什么,每次都是上培训班。现在每个周末就只有学打篮球和学画画的两节课,都是我喜欢的,真是太好了。”

  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场馆负责人李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8月底,机构报名、咨询的人数增多了,感受到家长对孩子体育培训方面的需求有明显增长。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学期开始后,一些家长将孩子一周参加一次体育类培训,增加到一周两次。培训项目与时间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集中在某个固定的时段。

  拥有30多年教龄的乒乓球教练余长春,也对“双减”政策表示欢迎。“打乒乓球对孩子的眼睛很有好处,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余长春说,初步估计这个学期的每个周末,他平均每天要指导的学员人数会从5人涨至8人左右。

  武汉体育中心足球俱乐部的冯丹介绍,现在主要是给4—16岁的孩子提供足球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相较于往年开学季,今年来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多了许多,特别是周末,14片人工足球场几乎没有“空闲之地”。

  “周末和小伙伴们一起来踢球,教练会加些游戏互动的环节,实在是太好玩了,学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二年级学生张木少说。

  据了解,除了周末体育培训火热外,为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9月1日起,武汉市中小学陆续开始推行“课后服务”。多所学校引进专业机构、社会资源和家长专业力量,采取混龄混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声乐、艺术、体育、科学等不同类型的个性化课程和社团活动。

  重庆 把课后延时服务留给体育

  本报记者  邓红杰

  从这个新学期开始,每天下午3时半后,是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小学延时服务的足球兴趣课时间。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同学们穿着统一的球衣,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小足球来到操场,接受学校专业足球教练的训练。

  “今年我们一年级一共有四个班,每个班在课后延时服务上都安排了足球兴趣课,各班轮着上。因为足球是我们学校的传统项目,绝大多数家长都支持孩子来参加足球培训。除了课后的足球培训,我们还有一些足球特色活动,孩子们每天都会带着足球来上学。”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江北玉带山小学在“双减”后足球训练更受追捧。“我们学校现在有比较专业的足球青训,也就是学校的校队,也有针对普通学生的兴趣班,总的来看选择参加足球培养的学生有明显增加。9月开学后,就有一百多位学生报名,现在的家长主动让孩子来学习踢足球。”该校教练介绍说。

  在区足协的帮助下,今年九龙坡区的6所小学也把足球作为“双减”后的课外体育活动。为了配合“双减”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九龙坡区足协专门组建成了青少年训练部,他们选派了24名教练,到学校去组织课余足球训练。“9月开学后,我们收到了400多位学生的报名信息。现在家长主动让孩子来学习踢足球,除了培养兴趣外,也能够锻炼身体,算得上一举两得。”九龙坡区足协秘书长朱家宝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属于社会资源在学校开展青训活动,相对来讲受学校延时放学的影响,因此在训练时间上带来一些困难,但是参加周末培训的人数却增长了不少。

  “双减”政策的实施也带火了重庆市各类体育场馆。

  在渝北区文江体育培训中心,周末各个场地上有不少青少年学生正在进行训练。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双减”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周末计划开设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的训练,增加培训课程的数量,尽量满足青少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