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从“0”到“1”打造体育赛事人才培养高地 探索我国体育院校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1年11月04日  李海

  李 海

  近日,北京冬奥会进入“百日冲刺”阶段。从2008年到2022年,奥林匹克运动将迎来世界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举办北京亚运会,我国揭开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序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走出适合国情的赛事人才创新之路,提高赛事运作能力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赛事人才培养突破成了社会共识。

  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国内最先以赛事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了新型体育赛事课程体系。为了解决国家急需、适应赛事规模扩大以来社会对赛事运营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自1992年试办体育管理专业以来,便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赞助、财务等专业紧密相连,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叉学科视野培养与方法训练模式,凝练出“体育赛事运作”硕士专业,并构建了以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赛事市场开发》的建设为引领的具体课程培养方案。

  改革探索,双轨合一,以引进海外优秀赛事人才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21世纪开始,我国接连举办网球大师杯赛、F1赛车中国站等重大国际商业赛事,直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国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为应对该市场环境,采取前期自身培养、中期国际交流和后期海外引进的体系化师资培养模式,建立常规化学术交流制度、借鉴“常任轨”制度,变革“国内轨”教师管理模式,在逐步提高学术标准的同时,探索推出“新聘研究人员”、师资博士后、创新团队等制度,促进双轨师资融合发展,实现赛事师资队伍整体提升。

  加强合作,打造品牌,开拓性地建立了体育赛事专业创新实验、实践、实训体系,全力打造赛事全链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之后,我国尝试将赛事移向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和生活,类似于马拉松赛事数量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进入按市场需求主动选择的阶段。为顺应体育赛事时代潮流,以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实际项目为背景,打造了高水平模拟体育赛事运作实验室、搭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全新平台,以学科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育基地实训内容体系,学科群内体育赛事专业学生按学分与爱好自选实训内容,项目驱动实践教学。

  经过30多年的体育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上海体育学院实现了从单一培养目标向面向全体、实施卓越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差异化培养相得益彰的模式转变,从单一学科素养向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体系转变,实现了从高校单方面教育向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的体制机制转变,并辐射全国其他体育高校,为探索全国体育高校高质量发展路径积累了一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