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工程兵大队五中队官兵组织双杠臂屈伸训练。 赖奇摄
褚迎冬 王亮 谷永敏
“稳住,再来一个……”初冬时节,某工程兵大队五中队训练场上,官兵们训练热情高涨,尽情地挥洒着汗水。
“46个!”上等兵李啸龙成功打破自己双杠臂屈伸43个的最高纪录。可谁能想到,如今在杠上翻腾的帅小伙,去年刚下连时,还是一个双杠臂屈伸都完成不了的小胖墩呢!
李啸龙的大学生活几乎与体育绝缘,新兵连的淬火也未能完全洗掉地方青年的稚嫩,下连后的第一次体能测试,他就在新课目双杠臂屈伸上“出了糗”——身高1米7,体重160斤的身体像秤砣一样,挂在双杠中间,降下去就再也没起来,数字“0”最终定格在他的成绩单上。
晚点名时,班长还未张口,李啸龙自己先哭了鼻子。“流血流汗不流泪,男子汉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班长的开导和鼓励让李啸龙定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个课目。
“降低体重、加强力量,这样才能在杠上身轻如燕。”李啸龙将班长的建议记在心里,吃饭时“大海碗”变成了“小瓷碗”。他“拜师”副班长,录制视频分析双杠臂屈伸发力方式,针对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进行专门训练,卧推、哑铃前平举、平板支撑被列入专项训练计划,“200个俯卧撑+30分钟有氧慢跑+双杠臂屈伸”成为每日打卡项目,宿舍内的凳子甚至也成为他的训练器械,一有空余时间就进行“背靠凳臂屈伸”训练。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突破总在不经意间,半个多月后,他顺利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双杠臂屈伸。半年后,李啸龙的体重已经降为132斤,已然在杠上身轻如燕,双杠臂屈伸成绩更是增长到了26个,比班级平均成绩还多了2个。
“再也不是那个‘只下不上’的小胖墩了。”班长捧着“体能先进班级”的流动红旗笑开了花,“小钢炮”成为战友对李啸龙新的爱称。
经验总结:双杠臂屈伸主要考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和核心部位的力量,想要提升双杠臂屈伸的成绩,首先要通过有氧训练和合理饮食保持相对标准的体型,降低身体负重,其次要加强对上述肌群的针对性训练。俯卧撑和卧推训练能提升胸部力量,哑铃前平举能刺激三角肌前束,背靠凳臂屈伸能锻炼肱三头肌,平板支撑能提升核心力量。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还应保持对器械的熟悉,如每日双杠支撑——身体支撑起后,保持动作坚持一定时间,能有效提升手臂力量。
课目简介:双杠臂屈伸是《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规定的基础体能训练内容,主要目的是增强上肢和肩部肌群力量,提高克服自身体重能力。臂屈时双肩关节若低于肘关节、伸臂时双肘关节未伸直则动作不合格,脚触地或立柱时考核即为结束。作为比武考核的常见课目,双杠臂屈伸能够增强上肢肌群及腰腹肌群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在战斗中帮助士兵快速推起重物,在400米障碍的高板上克服自重,撑起身体完成越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