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思考 2022年12月06日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报从即日起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体育工作者撰写理论学习体会文章,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南京体育学院校长 杨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确定了前进方向和行动纲领。体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新阶段我国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理念、行动指南和制度优势,科学认识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内涵和新问题,加快推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从国家发展维度规划体育强国的建设路径,对于更好地推动体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建设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体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现代化。中国体育应从主体动员、动力源泉、价值指向、运行模式、奋斗目标等方面充分彰显建设体育强国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牢牢把握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不断开拓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局面,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中国梦”。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具有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持久动力。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

  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体育强国具有不一样的内涵和外延,坚持把体育事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整体思考,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体育事业融入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深入谋划、全面推动,科学引导政府、社会、市场、协会等多部门协同主导、共同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发展新模式。要依靠党领导的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全面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国制度优势的支持和保障下,客观对待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统筹协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热潮,全面提升全民幸福感、获得感。要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束缚竞技体育发展的藩篱,逐渐消除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体育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注重发展效益和发展理念的创新,加快推动体育自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更好发挥竞技体育综合功能和多元价值,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为国争光能力,全力推动“三大球”振兴;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实现体育产业产品供需高质量、主体参与高质量、产业融合高质量、空间格局高质量、保障举措高质量,推进体育人才培养主动对接体育强国、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系统总结北京冬奥精神、女排精神,大力弘扬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的体育精神谱系,全面发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文化,深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体育精神文化,以体育精神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体育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是要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观,我们要坚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体育发展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联系起来,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开辟为人民谋幸福的体育现代化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的体育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要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体卫融合、体产融合,将体育发展成果和综合功能最终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实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在全面参与、自主实践、创新创造中实现自身的体育权益。

  (五)建设整体性文明的体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一种整体性的文明观,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体。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建设整体性文明的体育强国,要充分发挥体育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培养人们的健康人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引导人们养成意志坚韧、诚实谦虚、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精神风貌,助力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文化价值观。要发扬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进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要塑造与体育强国相适应的积极金牌观,提高金牌质量,将运动成绩和运动员的精神品质相结合,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要处理好体育与人类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体育消费、绿色体育产业和绿色体育赛事,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事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剖析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国际社会演变态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与认识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推动体育发展积极响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新发展阶段国家战略大局。

  (一)体育强国建设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一是国际政治形势的挑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体育强国建设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面临全球体育产业增长乏力、体育事业发展波动增强、体育全球化进程减速等国际问题。二是国际经济形势的挑战,大变局下的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国际贸易争端加剧,财政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切割频发,给大型赛事和产业发展带来挑战,对全球各类赛事赛历安排、联赛国际市场、奥运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都产生较大影响。三是国际社会形势影响,新冠疫情带来国际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动态变化的国际形势使国际社会环境固有格局加速变动,影响了我国对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体育发展形势的预判,增加了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四是国际生态形势的挑战,新冠疫情背景下,人类健康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复杂,国际社会对通过体育实现人类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将加速推动体育的绿色发展,体育对人类健康、休闲娱乐、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多元功能将进一步被挖掘。

  (二)体育强国建设要适应不断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

  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我国整体社会环境处于新常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大变革、大挑战时期,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均衡协调发展等成为引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的中国经济对依托传统管理体制的体育发展模式带来新挑战。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体育强国建设处在全新的战略机遇期,亟待化解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的结构性问题,亟待打造更加均衡协调的体育内部循环体系,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艰巨性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国家新型外交、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多项国家战略需要体育履行更加多元的责任和担当,对体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多项国家战略要求下,竞技体育要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为国争光能力新提升;全民健身战略要深入贯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夯实全民健康基础,促进为民服务新作为;体教融合要对标对表落实,引领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创新青少年体育工作新活力;要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体育新局面,开创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

  (三)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和计划面临重大调整和重新布局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体育强国。这意味着体育强国的建成时间将提前15年,建成体育强国目标期限的缩减,充分说明国家对发展体育事业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也说明国家对于新时代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无疑对中国体育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建设时间提前了15年,也就是压缩了“三个五年”规划的周期,意味着我国各级体育系统的发展节奏和发展计划将被打破,各级体育系统围绕体育强国原有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和保障措施必然面临重大调整,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体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体育强国的复杂系统性要求制定更为全面的建设任务和建设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加快”两字凸显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紧迫感,体育强国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如何更好地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如何做好体育事业的结构布局和发展规划,如何推动体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如何处理好短期发展与长期目标的关系等任务,对体育系统进一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体育强国建设亟待处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结构性困境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标志着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受国家发展战略和特殊时期国情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结构性差距持续增加,我国体育事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明显,例如全民健身发展基础不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体育参与人群不够均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堪忧,没有很好发挥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根基作用。竞技体育自身没有实现全面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存在不协调的关系;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还不强,竞技体育的项目结构不均衡,优势项目与其他各项目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奥运与非奥运项目、夏季与冬季项目、优势与潜优势项目、集体球类项目与基础项目及弱势项目的结构和发展效益协同度不高,尤其是男子“三大球”、田径项目以及水上项目等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不适应。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萎缩态势明显,市场参与度不高,发展活力不强,业态结构失衡。体教融合推进不力,青少年后备人才严重短缺。体育对外交流不活跃,国际体育组织话语权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举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这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定位。从现在到2035年,在仅剩的13年时间里要建成体育强国,可谓目标远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科学谋划、周密布局、统筹推进、攻坚克难,才能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一)深化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思想认识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来,加快构建以满足人民体育生活需求为目标的推进体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点。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标准,统筹谋划体育在国家建设新征程中的新作用,创新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我们描绘了宏伟的体育蓝图。各级体育系统要将党的二十大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融入体育强国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通过体育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使体育与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相和谐,发挥体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引领和带动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体育助力。要对体育强国的内涵和外延在思想上形成统一标准,体育强国是在竞技水平、体育人口、产业效益、体育科教等方面显现出强劲综合实力,整体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各领域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促进体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明确体育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把体育自身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有机统一,推动形成体育发展与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的体育样态。

  (二)统筹做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顶层设计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总的战略安排和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围绕国家2022—2035年的三个五年规划,制定分阶段、多层次的“新三步走”建设规划,细化各阶段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匹配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路,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体育强国建设的新任务,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和体育事业发展具体实际,统筹做好体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全民健康大处着眼,从全民健身小处着手,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筑牢健康中国的体育之基。要进一步平衡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问题,以全体人民的需求来统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由政府独轮驱动向政府、社会、市场、民众四轮驱动的转变。要明确体育事业各领域的发展计划,围绕2022—2035年的三个五年规划,将原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重新布局,制定分阶段、多层次的“新三步走”建设计划,以及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青少年体育发展子规划,细化各阶段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分解到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确保各阶段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要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与非重点任务的关系,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做到分阶段、有步骤、精细化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三)加强体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攻关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创新发展路径,聚焦体育事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体育强国建设的攻坚突破。要坚持问题导向,厘清体育领域的基本矛盾,立足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要把握体育强国的建设基础和长远发展目标,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断提高战略思维、推进体育基本理论和实践创新。要强化体育重点领域、重大问题和重要环节的集体攻坚,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协同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发展体育事业。例如体育法治方面,尽快推动新修订的体育法在各领域深入落实;群众体育方面,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青少年体育方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提升;竞技体育方面,科技赋能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路径、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发展运动项目产业促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要强化区域联动,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布局体育强国战略计划,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将体育强国与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科学统筹局域体育布局中建设体育强国。

  (四)科学制定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实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坐标是世界一流,需要我们树立面向全球共建共享共赢的世界视野,加快推进建设面向世界的体育强国,切实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将体育强国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结合在一起,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对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世界体育发展贡献中国模式、中国方案。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在制定各项规划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多听取专家和基层意见,深入地方调研、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不仅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体育强国发展新要求,还要深入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制定科学、全面、具体的体育强国建设实施方案,处理好体育事业发展中当前与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与非重点任务的关系,系统规划不同阶段体育强国的建设方案。要科学处理好体育事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体育发展的结构与效益的关系,创建多维度多业态和谐共生的体育生态系统,以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将科技引领、制度完善、理念创新等融入体育事业全局,分类打造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青少年体育、体育外交等各子系统实施方案,推动体育事业高绩效发展,促进体育发展方式的整体变革,形成政府与市场、社会与企业的共同合力,推动体育事业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质增效转变。

  四、结 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响了号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突出“后来居上”“人民至上”“和谐为上”的发展特点,后来居上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见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民心见证,和谐为上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质量保证。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我们要从本质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实践特色,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具体目标,为体育强国建设廓清思想认识,提供理论参考与发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