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建校七十周年 以体为本 奋楫再出发 2023年11月01日  卢 雪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前身为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体育总局唯一直属高校。学校从创建之初便响应国家号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胸怀体育报国、振兴中华的使命,始终与国家发展同步向前,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与体育教育事业同向同行,持续为祖国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卢  雪

  10月28日,北京体育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从1953年到2023年,追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北京体育大学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一代代北体人接续奋斗,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栉风沐雨七十载

  七十载奋楫笃行,终获累累硕果。70年间,北京体育大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成绩硕果盈枝。1953年,以先农坛体育场为临时校址,学校前身中央体育学院成立。

  彼时的先农坛体育场年久失修,只能用破旧、难避风雨的看台做临时校舍,简易席棚一个做食堂、一个做临时礼堂兼教室和体操房……然而,看台下安家、席棚里读书,再艰苦的环境也没有打倒北体人。一边学习、一边建设,北体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先农坛精神”从这里发轫。

  1956年,学校召开了新中国第一次体育科学报告会;1956年,学校学生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1957年,学校学生郑凤荣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1958年,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在学校筹备和创建,开创了新中国体育科研的先河;1960年,国务院批准学校为首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形成了第一批由我国体育学者独立编写的体育学院教材……

  早在1953年,学校就已组建了篮球、体操、足球等青训队伍,同时作为国家“三队”后备力量,为开展高水平青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学校先后成立青训大队和系列项目的青训队伍,并建立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为中国竞技体育培养了以女排三连冠曹慧英、杨希、陈招娣,射箭队宋淑贤、黄淑艳、孟繁爱等为代表的优秀人才。如今,学校立足综合性,优化专业、项目布局,以体育为核心,以科技和人文为驱动,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两翼,建设了优势和特色相统一、传统和新兴相促进、应用和基础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交融的体育学学科体系。

  穿越历史的回响,砥砺奋进的力量。建校伊始,第一代北体人满怀豪情投身体育教育事业。面对简陋的办学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以特有的坚韧和乐观,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启了新中国体育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序幕。在学校初创的十几年间,广大师生致力于教育革命的探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千多名体育专业毕业生,缓解了体育人才匮乏的燃眉之急,并在办学实践中总结出“严进、严教、严管、严出”“一专多能”“三基本六会”等一整套治学原则,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模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和发展先进体育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凝心聚力谋发展

  伴随中国体育事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北京体育大学扛起科教兴国、人才强体的责任和使命,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运动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体育科研和学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成为中国体育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人才的“孵化器”,是科教兴体的“助推器”,是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智库,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成就的窗口,在当前体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学校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12月,学校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1996年,《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九五”事业发展计划》提出“把北京体育大学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体育大学。”

  2004年,学校师生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9金,成为全面服务竞技体育主战场的标志性成就。2005年,学校成功跻身“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和奥运备战服务保障能力,举全校之力圆满完成备战和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各项任务,成为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唯一高校。2011年学校荣获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社会责任奖”。

  北体师生在里约奥运会上共获7枚金牌;东京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2022年,北京体育大学全面参与北京冬奥会,在冬季项目人才培训、备战服务、重大科研攻关、冬奥运动国际交流、冬奥运动志愿服务保障、冬奥文化传播、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多个领域肩扛使命、勇毅前行。师生校友共夺得5金2银1铜,并在多个项目中实现历史突破。学校也成为唯一一所同时荣获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高校。此外,学校还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奖。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北体师生不负众望获得41枚金牌,为祖国争得荣光。

  学校坚持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育人文化内生,积极构建学校文化育人新样态。充分发掘学校体育优势与特色,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学校上线“体育大思政”频道,开设“国家队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冠军说”“对话”栏目;开设特色创新课程《冠军讲体育》,出版全国体育领域第一本课程思政案例著作《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出版《革命精神百年史话——女排精神史话》《新时代革命精神价值传承——女排精神》等一系列高水平学术专著和理论成果;师生创编革命舞台剧《远征》 彰显学校体育报国红色基因,延续红色体育血脉。学校积极发挥冠军引领作用,把冠军们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之中,指引学生志存高远、热爱祖国。把“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文化知识教育,贯穿于各类文化知识教育活动之中,引导学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如《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引入大量知名校友学习、训练、比赛的事迹,在武术专业教学中讲述中华传统武德等。学校负责人带队,和教师专家与冠军学子一起走进国家队、踏入运动场,在独具特色的讲台上以“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冠军精神”中鲜活的事迹引领人、感染人、塑造人。冠军学子走下领奖台,又站上课堂讲台,倾心分享“坚持”的意义、“奋斗”的真谛、“爱国”的崇高,继续演绎不一样的人生精彩;教师专家常年走进国家运动队,把启迪思想、激昂精神、知识传授及时输送到大家最需要的关头。深入开展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研究,建立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北体学派”。新时代学校育人文化在精心涵养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底蕴愈发深厚,特色凸显。

  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北京体育大学都与赛事组委会深入合作,搭建起文化传播、运动项目推广、运动项目跨界跨项选材、裁判员培养等工作平台。赛场之外,学校也积极推动体育科技前沿创新、繁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加快高端科研平台建设,加大标志性成果培育力度,增加科研创新服务能力。积极对接奥运备战重大需求,组建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专家团队积极对接奥运备战重大需求,围绕运动项目制胜规律、运动表现分析与技战术创新、心理调控等关键环节提供科技助力。

  在全民健身方面,学校面向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体卫融合,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课题研究,成功举办“运动与健康中国2030”高峰论坛;承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工作,并且整合资源,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科普作品。组织开展线上群众体育赛事,引领健身风尚,致力于科学健身体育赛事推广。坚持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增长才干,厚植为民情怀。学校多年来为各省区市和边远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小学体育教师,长期以来,师生坚持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走进城市和乡镇农村、大中小学,走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把健身知识、运动项目技能传授开来,把科学锻炼、防未病、促健康的关口前置,送体育下乡,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普及全民健身。

  在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学校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和高等体育院校发展模式,以“增强民族体质、弘扬体育精神、探索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为办学理念与使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发展道路。学校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发展高水平体育科研、开展高效益运动训练,发挥了国家体育决策咨询思想库、体育理论创新孵化器的作用,得到了国家认可、社会认同。北体大在创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征程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实现新跨越、取得新发展。

  激荡体育强国乐章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北京体育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心怀“国之大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聚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体为本,以家国使命为己任,积极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北京体育大学在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紧密围绕国家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改革大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从而获得自身发展。七秩风华,学校培养了超过13万名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体育科研、管理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有500余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干部从北京体育大学走出去,成为体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学校在学科体系、专业设置、青训开展、校园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新篇章。积极谋求体育共同发展和文化交流互鉴,学校迄今为止已与52个国家和地区的161所高等院校建立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近两万名,聚焦“一带一路”,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为服务体育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传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19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说:“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你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成为了北京体育大学办学发展的根本遵循,“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也成为了北体人的精神航标。

  欣逢盛世,使命在肩;征途漫漫,奋斗有我。

  回首过去,北京体育大学的发展征程是一代又一代的北体人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传承,是一代代北体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

  北京体育大学肩负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的历史使命。面向未来,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北京体育大学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传承一代代北体人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和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牢记使命担当,坚持以体为本,全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带头拼、加油干,奋力谱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新篇章,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再铸辉煌!

  本版图片由北京体育大学提供

中国体育报专题 04以体为本 奋楫再出发 卢 雪2023-11-01 2 2023年1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