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蕾文/图
周末凌晨5时,成宇飞的轿车后备箱已传来零件碰撞的轻响——他正仔细码放竞速无人机训练的工具箱,为即将启程的百公里训练路做最后检查。从北京市区到郊外合规训练场地,往返6小时的车程,他陪着儿子成果走了整整四年。
日前,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模型(航空)项目决赛中,北京队13岁选手成果斩获无人机竞速个人赛季军。聚光灯聚焦在领奖台上的少年时,场边的成宇飞悄悄松了口气——作为父亲、助手兼教练,他的“赛场”从不在镜头前,而在每一次信号波动时的沉稳指令里,在无数个周末清晨的方向盘后,在跨越山海的备赛征途上。
“能代表北京队站上全国最高规格的赛场,对孩子来说已是莫大的荣幸。”谈及全运会,成宇飞的骄傲藏在字句间。这份成绩背后,是外人难知的坚持:北京六环内是禁飞空域,为了飞行训练,他们每周都要驱车上百公里,把清晨的困倦、傍晚的余晖都揉进往返的车程里;备战全运会期间,成果刚从上海2025无人机竞速世界杯转战归来,还没来得及休整,便跟着父亲奔赴深圳赛场。“以赛代练”的高强度节奏里,成宇飞既是打包行李、检查设备的后勤保障者,又是技术引导、陪同训练的教练,更是孩子紧张时能稳住情绪的心理支柱。
比赛中的一个小插曲,成了父子俩四年默契的最佳注脚。当成果的图传信号突然变得模糊,场边的成宇飞立刻用熟悉的语调喊出:“稳住节奏,做好每个障碍动作!”简单一句话,便让成果瞬间调整好心态。从一年级带成果接触穿越机,到三年级陪他拿下北京航空航天模型邀请赛无人机竞速项目冠军,再到如今并肩征战全运会,他们早已练就专属“暗号”——每当成果飞至第三圈,成宇飞会用一句“确认完赛半圈”的口令,为儿子的冲刺按下“蓄力键”。
“牺牲再多都值得。”成宇飞坦言,这四年里,周末再无属于自己的时间,工作之余的精力也全围着孩子的训练转。“我的热爱都在孩子的热爱里。”看着成果的变化,成宇飞觉得一切付出都有回响。孩子不仅在高规格赛事中开阔了视野,更在自己修理无人机、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养成了自理能力。如今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初一(14)班的他,成绩始终保持中等偏上,成宇飞在平衡学业与兴趣这件事上,从未有过松懈。
全运会颁奖结束后,满脸疲惫却难掩兴奋的成果,第一时间跟父亲分享:“能为北京争荣誉,太开心了!”
成宇飞望着儿子,想起曾送给孩子的那句藏头诗——“成就凌云志,果待少年时”,眼中满是期许。对他而言,这枚全运会奖牌是对四年坚守的肯定,但比奖牌更珍贵的,是孩子在追逐热爱的路上,收获的成长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