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玉: 服务冬奥 掀开人生最精彩的一页 2020年08月21日  彭晓烯

  本报记者 彭晓烯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首钢冬奥组委办公区,我是来自首钢的一名转型职工,我叫姜金玉。”这样的开场白,姜金玉已经烂熟于心。不知不觉间,作为首钢园区服务公司冬奥物业事业部讲解员的姜金玉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5年。“最开始问我去不去冬奥园区作讲解员的时候,我答应得挺干脆,但是回去之后都睡不着觉,为冬奥组委服务,我能怎么服务?”

  无怪乎姜金玉睡不着觉,毕竟在此之前她在工作中极少与人交流。“1995年我来到首钢,1997年从首钢机械技校毕业后走上了天车工的岗位,天车很高,工作时基本上很少需要说话,我本身性格很内向,不太善于表达,当时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在起重机上了,只要埋头做事就行。”姜金玉说。做天车工的时间远比姜金玉想象得要短,“首钢停产搬迁,我因为家里老人的原因没有去曹妃甸,留在了首钢老园区。当时觉得首钢老园区都要拆了,我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了。没有想到申冬奥成功给这里带来了这么大的改变,也让我人生转了个弯。”

  姜金玉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改造后的西十筒仓时的感受,她回忆说:“那里静谧而整洁,广场上铺上了透水砖,两侧种植了各种绿植和花朵,蝴蝶和蜜蜂在花间飞舞,曾经粉尘污染严重、机械设备昼夜轰鸣的西十筒仓,成了极富现代感的创意办公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办公区域,这更坚定了我要为冬奥做好服务的决心。”于是40岁的姜金玉脱下了肥大的工作服和沉重的大头鞋,穿上了白衬衫、黑西服和高跟皮鞋踏上了新岗位。

  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姜金玉将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临场时却不免发怯。“一次偶然,有人在参观时以提问的形式和我交流,在问答沟通中我一点也不紧张了,”姜金玉说道,“之后我就领悟了,别人并不是来看我的,而是希望通过我来了解首钢,了解冬奥。我自己调整了心态,不死记硬背讲解词,而是讲述我眼中的首钢,我眼中的冬奥。”坚守20多年的首钢职工来讲述冬奥带给自己和脚下这片土地的改变,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了,姜金玉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参观者的认可。

  在首钢讲解的这5年间,姜金玉见证着冬奥筹办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冬奥会吉祥物发布时我就在现场,那一瞬间我庆幸自己的坚守。我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把首钢人热爱冬奥会、宣传冬奥文化的心表现出来,在生活中带动我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邻居来支持冬奥会,鼓励他们做冬奥志愿者。希望通过举办冬奥会,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首钢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