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媒体中心将成为北京冬奥会“绿色名片” 2021年11月23日  田 洁

  本报记者 田 洁

  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赛区服务记者群体的主媒体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是北京赛区建筑规模最大且开工最晚的新建项目,自2018年12月赛时设计工作开展以来,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冬奥组委相关部门共同组织设计单位从功能、成本等多维度综合考量,进行多次方案研讨及优化,经历7轮重大调整后,设计团队将IBC、MPC合并,形成目前最优的“主媒体中心(MMC)”方案,将赛时与赛后做到相近功能永临结合,在冬奥会赛前完成正式幕墙封闭,省去原定赛时阶段主体项目用临时幕墙封闭的投资,大幅降低成本。历经两年半,主媒体中心已于今年7月正式移交冬奥组委。

  主媒体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由新闻发布区、转播工作区、媒体餐厅、媒体工作间等功能区域组成。其中IBC使用面积3万平方米,MPC使用面积1万平方米。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是冬奥期间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赛时总部,既是报道和转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盛况的国际新闻编辑部和电视信号制作及传输中心,又是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赛时指挥部。场馆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服务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多名文字及摄影记者,200多个转播机构的12000名记者及工作人员。预计收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观众将超过40亿人次。主媒体中心作为赛事转播及新闻产出的“中枢大脑”,将成为让世界了解冬奥、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第一窗口。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从建设初期便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会展中心、最高标准的绿色节能建筑。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及评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设计团队决定采用全钢结构设计,与常见的混凝土结构相比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结构设计团队对地基、钢结构体系及构件材料进行全方位升级,在保证建筑耐久性、安全性的前提下节约钢材约5000吨。全钢结构的资源环境友好结构体系实现了对可再循环材料的充分利用,最终降低不可再循环材料(混凝土)用量约22.4万吨;项目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共设计安装6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系统集热器,可满足17.5吨/天的生活热水需求;主体内全空气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可调新风比至70%,年节省电耗约31%,年节省电量可供一辆电力新能源汽车行驶5450万公里,绕地球1363圈;三层屋顶花园采取可开启屋面设计,增强自然通风及天然采光效果,让主体建筑与城市天际“共呼吸”,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身临其境时更能体会“城市绿洲”的自然之美。

  赛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满足接待高端政务、国务外交活动的重要使命。未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将作为一张“绿色名片”,向全球宾客展示首都坚定“环境友好”及“可持续发展”的信念,传递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同呼吸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