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奔向2022
北京冬奥场馆处处体现节能科技
“冰菱花”夜晚效果图
“冰立方”改造完工
国家游泳中心夜景图 赵 宇摄
首都体育馆完成制冰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11月26日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制冰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幕墙仿佛由无数片飘落的雪花构成,夜晚在光影变化中呈现出冰雪世界的景象;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日前改造完工,已启动第二次“水冰转换”工作;上世纪60年代建造、经过一年多翻新,首都体育馆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 2022北京冬奥会改造翻新的体育场馆处处体现了科技和节能,并绽放出新的光彩和内涵。

  本报记者  田  洁

  “冰菱花”:幕墙凸显冬奥主题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坐落于长安街沿线五棵松桥边,位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五棵松体育馆的东南侧。五棵松体育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曾作为篮球比赛场,赛后曾作为北京首钢男篮的主场,也曾做过昆仑鸿星男子冰球队的主场,已经是北京长安街西线上标志性建筑。如今,随着这座“冰菱花”训练场馆的落成,整体建筑群更为绚烂夺目。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外幕墙仿佛由无数片飘落的雪花构成,夜晚在光影变化中呈现出冰雪世界的景象。

  据介绍,场馆外观设计来自于雪花图案,建筑外立面均采用格栅幕墙体系,斜向格栅呈45度交叉,通过几何图形组成雪花的图案。格栅幕墙的处理方式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效果,使建筑外观更加含蓄,在保证美感的同时,还起到了遮阳以及节能的功效。

  设计师还将丰富的色彩应用于 “冰菱花”之中。格栅幕墙由五种颜色组成,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五种色彩的分布和定位计算出来,并进行精细的编组加工。同时,为了在夜晚呈现各色雪花漫天落下的视觉效果,外幕墙采用暗藏灯具的设计,与幕墙工艺完美结合并隐藏于其中,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同时还通过相关技术,对每个灯具实现精准控制,以形成雪花飘落的动态设计,描绘出夜晚诗一般的意境图画。

  五棵松:名副其实的『绿色』场馆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设置了两块标准冰球场地,为60×30米和60×26米两种尺寸可转换冰场,是北京2022年冬奥场馆中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之一,这种制冰方式具备优良的制冷性能和环保特性。在制冷过程中,二氧化碳制冷剂被直接传送到场地制冷盘管中进行热交换,传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相比传统制冷系统可节约40%以上的综合能耗。据了解,二氧化碳制冷方式具有冰面温度恒定,质量更优的特点,可以保证冰面各部位温度一致。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还采用了多项超低能耗专项技术。场馆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合理利用透光幕墙、天窗、下沉广场等自然采光方式有效改善地上及地下功能房间的采光效果,并通过在屋面敷设光伏发电组件以及采用LED灯具照明等措施减少耗电量。屋面安装的600KW光伏发电系统,未来能实现年供电约70万度,满足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节约能耗。同时,还在空气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设置全热回收装置,回收效率达到70%,能有效通过排风对引进室内的新风进行预冷预热,节约空调能耗,可以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场馆。

  此外,冰场采用了先进的溶液除湿系统。由于冰场空气中含水量大,冰面上容易起雾,尤其是在板墙周围容易发生结露,从而影响冰面的质量。因此,赛事级别冰场都会配备除湿系统。相比传统的转轮除湿系统,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采用了溶液除湿系统,该系统利用化学方式除湿。将空气中的水分吸收、干燥,相比传统的除湿系统,溶液除湿可以降低50%的能耗,年运行费用可降低70%左右。

  “水立方”:率先完成“冰水转换”

  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日前已改造完工,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实现完工的改造场馆。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水立方”改造项目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始,其间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在2019年首次完成了游泳池与冰面的转换,成为世界首座完成“冰水转换”的场馆。2019年12月,变身的“冰立方”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并完成了赛道认证,成为第一个开启了高规格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目前,“水立方”已启动第二次“水冰转换”工作,全新的冰面将于年底前完成,也将为公众提供新一轮的冰上体验活动场所。

  据北京市国资公司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后,比赛大厅将具备冰上赛事、水上赛事及大型商业活动的承办条件。赛后,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将成为“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同时,为做好场馆的后期运营,国家游泳中心还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2块冰面,一块为标准冰场、另一块为冰壶场地。届时,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助力。

  首都体育馆:首块二氧化碳制冰冰面诞生

  首都体育馆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具有浓郁的苏式建筑风格,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承担举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比赛的任务。这里曾是1981年中国冰球队晋级世锦赛B组的福地,北京冬奥会上,它也将留下中国冰雪健儿精彩的痕迹。

  经过一年多“修旧如旧”的翻新,这座已经超过50年历史的场馆外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而其内部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它不但可以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时营造梦幻的竞赛体验,也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体验提供优异的运动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

  11月上旬,首都体育馆率先完成场地制冰,北京冬奥会第一块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面由此诞生。

  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奥建办副主任张本华介绍,首都体育馆冰面尺寸31米×61米,能够同时满足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项比赛要求。这一次制冰仅用2天即告完成,冰面冻冰测试呈现出制冰速度快、冰面温度均匀等特点,为后续其他场馆二氧化碳制冰积累了经验。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完成场地认证

  雪车雪橇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专业性强、危险性高。位于北京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全世界第17条、亚洲第三条、中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全长1.9公里,全部位于山体的南坡。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认证活动和相关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来华考察场馆活动日前顺利进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场馆建设、场地设施设备、活动组织获得了高度评价。

  此次通过认证的D2雪道为团队回转赛道,G1雪道为大回转赛道,赛道各方面标准均获得国际雪联和冬奥组委会的高度认可。专家组一致认为,两条雪道建设情况满足比赛要求,并同意推进造雪工程,允许投入比赛使用。在疫情防控形势的特殊背景下,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认证作为我国组织开展的首场国际测试活动,其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备受国内外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场地认证期间,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官员和相关运动员、教练员,通过赛道检查、自身滑行测试、观摩国家队滑行、察看检验设施设备等方式,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进行了全面的测试认证,对赛道设施、制冰质量、灯光系统、广播系统、计时计分系统、塔台指挥系统、医疗站设置、运行组织等各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一些具体改进建议,北京冬奥组委及时进行了调整并获得了认可。

  今年10月初,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制冰工作全部完成,并迎来国家队入驻训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冬运中心的安排,雪车、雪橇和钢架雪车队,都将在这里训练至12中下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专题
   第05版:奔向2022
   第06版:奔向2022
   第07版:奔向2022
   第08版:奔向2022
北京冬奥场馆处处体现节能科技
对标国际搭建后备人才平台
中国体育报奔向202206北京冬奥场馆处处体现节能科技 2020-12-04 2 2020年12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