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3:赛场纵横
从羽毛球奥运冠军到博士
赵芸蕾翻越两座“高山”

  本报记者 周 圆

  经过一个小时的答辩,伦敦奥运会女双、混双冠军,羽毛球名将赵芸蕾日前在成都体育学院通过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个奥运冠军博士,这也是成都培养出的第一个奥运冠军博士。

  2018年7月从北京体育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后,2018年赵芸蕾成功考取了成都体育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博士是一座高山,奥运冠军也是一座高山,我骨子里有挑战高难度的想法,有这样的机会,还是要尝试一下。”赵芸蕾说,选择攻读博士是自己想挑战高难度、不放弃的运动员基因和性格决定的。

  能够三年就博士毕业,赵芸蕾坦言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她也有无数次想过放弃。“当时没想到三年就能毕业。要发表文章,要完成学分,要撰写毕业论文,困难很多,中间无数次都想过放弃。因为现在还有别的事情,忙起来就有一两个星期没动笔,心里想:不行就延期吧。”但是在导师刘青的鼓励和帮助下,赵芸蕾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刘青导师一直鼓励我,运动队这么难你都顶过来了,为什么不试试,这么轻易就放弃吗?他给了我更多鼓励和信心。”赵芸蕾说,刘青导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小时候练过羽毛球,之后又在国家软式网球队当过教练。“他是很儒雅的学者,又兼具运动员的气场,为学生考虑得很深远。”

  这次赵芸蕾的博士答辩论文是她花费两年时间撰写的《高水平羽毛球女双攻封配合能力评估模型及其实证研究》。“我的硕士论文是关于高水平女双的进攻方式的研究,博士论文延续这个方向,是研究女双的攻封配合。文章结合了成都体育学院羽毛球信息化团队的大量数据分析之上,通过找专家和筛选,做了一些攻封配合的得分和横向比较。”赵芸蕾希望她的研究能够从另一方面为国家队女双的发展提供帮助。

  在体育圈中,运动员出身的博士比较少,如今成为博士,赵芸蕾觉得自己对羽毛球的认识和自己的思维方式上了一个台阶。“我当运动员时,思考结果更多,怎么能多得分,多赢球。通过硕士、博士学习,真的静下来细细考量职业生涯,通过文字的阐述,可以让别人明白羽毛球这项运动。”赵芸蕾说,“我打到31岁才退役,24、25岁才拿到世界冠军,这在羽毛球队是比较晚的,属于‘大器晚成’的运动员,如果有机会早日接触理论学习,我可能更早地拿到世界冠军,少走一些弯路。”

  获得博士的头衔后,赵芸蕾还有一个好消息,她即将升级为妈妈。赵芸蕾说,她已经怀孕六个多月了,很快将迎来自己的宝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体坛时评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刘国梁:每个人都拼尽全力
马术障碍赛、三项赛通过奥运达标线
全运会女子水球资格赛落幕
心理磨练是樊振东的宝贵收获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分区赛黄仁杰夺冠
女子象甲联赛预选赛结束
赵芸蕾翻越两座“高山”
中国体育报赛场纵横03赵芸蕾翻越两座“高山” 2021-06-01 2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