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奥运专题
青春演绎梦想 奋斗续写青春
朱雪莹(右)、刘灵玲
王懿律(左)/黄东萍
郑思维(右)/黄雅琼
董栋
扫码观看 精彩呈现

  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一次次演绎着速度与激情、成功与辉煌,然而在成功的背后,他们有着怎样的梦想,付出了多少辛勤和汗水,赛场上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王懿律/黄东萍和亚军郑思维/黄雅琼、女子蹦床冠军朱雪莹、亚军刘灵玲、男子蹦床亚军董栋赛后第一时间走进中国体育报、中国体育、新体育网前方视频演播室,在复盘惊心动魄的比赛同时,展现他们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多面人生。

  蹦床双姝:经过选拔赛,心态稳了

  朱雪莹 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  

  刘灵玲 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亚军 

  陆春龙 中国蹦床队领队

  记者:请陆春龙领队评价一下两位队员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

  陆春龙:比赛中两个人的6套动作越比越好,完全表现出了她们现在的技术水平,也表现出了中国蹦床运动员的精气神。在出发东京之前,根据她们的实力判断,我们应该有50%的机会。

  记者:赛前我们的夺冠把握只有50%吗?

  陆春龙:这个预判的夺冠几率不是对她们的技术水平没信心,而是因为蹦床是一个临场失误几率非常高的项目,恰恰是她们的实力让我们在出发前能有50%的底气。到了奥运村以后,我看到她们的赛前训练,觉得能有七八成把握。比完预赛,在决赛场上看她们赛前热身,第一个高难度动作做出来,我就感觉“稳了”,心里很踏实。

  记者:2019年刘灵玲曾在一次比赛中受伤,脚卡到蹦床缝隙,那次比赛就在东京奥运会蹦床比赛的场馆,又在同一块场地参加奥运会蹦床决赛,刘灵玲是否会承担更多心理压力?

  刘灵玲:出发前我自己都拿不准,也担心到赛场后会有心理压力,但真的走进奥运村,再进到比赛场馆,我发现那份纠结已经放下了。那一次失误是自己心思太重,想得太多,心态太浮躁,到了奥运赛场想法反而少了,注意力都集中在比赛上,反而心情会轻松。

  记者:朱雪莹在2019年世界蹦床锦标赛也有一次失误,看着也很惊险。

  朱雪莹:对,那应该是我职业生涯目前出现的最大失误,对我打击还蛮大的。我回到酒店哭了两天都没有缓过来,回去之后也很长一段时间心态都调整不过来,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影响了训练状态,比赛状态。其实我当时的心态和灵玲姐差不多,太过于急躁急切地求表现,所以忽略了过程细节,最终有点适得其反了。

  记者:那两位后来是怎么调整回来的?

  朱雪莹:教练、领队和师哥师姐给我鼓励,告诉我应该怎样调整自己。奥运选拔赛和奥运模拟赛也锻炼了我的抗压能力。5轮奥运选拔赛还有2轮奥运模拟赛的经历让我站到东京奥运的赛场心情反而比较放松,相比较来说,我觉得选拔赛和模拟赛更让我紧张。

  刘灵玲:对,我们把之前的选拔赛、模拟赛每一次比赛都当作是真正的奥运会。我也觉得自己在奥运会赛场状态反而更轻松一点,因为选拔赛对我来说困难重重,挑战巨大。我们这次的选拔方案也要求每一套动作的含金量。5场选拔赛对我们来说就是10套自选全套动作,每套都要拼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这一套比完要集中精力拼下一套,这一站比完还要拼下一站,考验技术,更拼心态。

  王懿律/黄东萍:感谢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王懿律/黄东萍 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

  记者:两个人赛场上有什么互动沟通的小动作和小暗号?

  王懿律:暗号一般就是发球的手势,其它就是一些击掌。

  记者:你们是每次一比手势就知道这个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战术吗?

  王懿律:她一比这个手势,我就知道她球发哪个点,大概脑袋里就有了战术,知道后面该怎么打。

  记者:两位在比赛的最后一刻是谁先意识到赢了?

  黄东萍:我觉得是我。我看那个球往外走,我就先躺下去,等球快到了挡板上,他才开始兴奋。

  王懿律:我真的确认半天,一点容错率都不敢犯,就怕万一球再靠近线一点,我要清清楚楚地看到球落地了,再去庆祝。

  记者:赛前大家好像都更看好“雅思”组合,你们俩是带着什么心态上场的?

  黄东萍:就是冲击他们。因为我一直觉得在心理状态上,他们的心理压力会比我们大。我觉得一身轻松上赛场,对我们来说会是更好的方式。保持好我们自己的心态,没有过多想结果要怎么样,我一直都觉得过程做得好一些,结果也自然而然会是你想要的。

  记者:跟队友会师决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王懿律:已经很习惯了,我们以前公开赛的时候也经常会师决赛,只不过这次赛场不同,这是奥运会的赛场,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刺激,让我们激发出更好的自己。

  记者:平时是怎么训练默契度的?

  黄东萍:倒是没有特意去训练这个,只是更加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才会有一些细节的默契。

  记者:如果奥运会也像颁奖礼一样有获奖感言的话,两位想在领奖台上说些什么?

  王懿律:还是感谢的话多一点。我真的觉得拿到冠军确实背后付出的人太多了。这次奥运会,包括之前在成都集训的时候,一些陪练和工作人员,包括这次一起来的医务人员,他们确实非常辛苦,每天起最早睡最晚,我觉得他们比我们运动员辛苦多了,还是要感谢这些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他们真的很重要。

  记者:颁奖仪式唱完国歌之后,你是有一个动作,抹了一下眼泪,这种止不住的眼泪包含了哪些情绪?

  王懿律:首先是太自豪了,能为国家在日本体育馆升国旗,奏国歌,非常自豪。回想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在训练时的疲惫伤病等,所有的这种感受都在那一刻涌到心头了,眼泪就止不住下来了。

  郑思维/黄雅琼:三年后,巴黎见

  郑思维/黄雅琼 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亚军

  记者:两位从小一起训练,搭档比赛有什么优势吗?

  郑思维:性格会更了解一点,通过场上的一些微表情就能察觉出搭档的一些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对方鼓励。

  记者:两位的“雅思”组合是什么时候开始配对的?

  郑思维:2017年11月。一开始我们都有各自的搭档,是重组之后才有了“雅思”组合。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有想法备战东京奥运会?

  郑思维:刚开始配对的时候目标都是放在公开赛、世锦赛等每一年的关键赛事上,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东京。

  黄雅琼:一开始只想把每一年的大赛打好,直到2018年世锦赛和亚运会都拿到冠军之后,开始有点期待东京奥运会了。

  记者:为东京奥运会做了哪些准备?

  郑思维:在训练上、心态上都做了准备,好多前辈告诉我们,东京奥运会会比想象中艰难很多,大家认为的夺冠热门在奥运会上不一定夺冠。我觉得这也是奥运会的魅力,我们参加了一次后也深刻体会到,在奥运赛场上的确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记者:跟单打相比,混合双打的这种形式,会因为有搭档更安心一些,还是反倒有双倍的压力?

  郑思维:其实都会有一点。安心的话是因为搭档之间会互相帮助,可能这一段我顶不住了,但雅琼站出来了,雅琼顶不住的时候我又站出来了。双打难在两个人都需要调动起来,并且彼此的想法要尽可能合为一体,要非常的信任、了解彼此,才能够做到1+1大于2。

  黄雅琼:我很赞同思维说的,无论是在平常训练还是在赛场上,不光要为自己负责,也要对搭档负责,因为这已经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了。

  记者:在领奖台上,雅琼稍微有一点愣神儿?那一刻在想什么吗?

  黄雅琼:其实每次打完之后我都会回想一下当天的这场球,那场球比较激烈,有点回忆不过来,一直在努力地想哪一些环节没有做好。

  记者:未来两位有什么职业生涯的规划吗?我们能够说巴黎见吗?

  郑思维:我不太喜欢定这么长远的目标,对一个运动员来说,三年的周期还是不短的,我们希望能够一如既往脚踏实地去提升自己的竞技状态。如果那时我们的状态依然处在一个高峰期,我觉得巴黎奥运会我们会参加的。

  黄雅琼:其实这一届我觉得还是比较遗憾,我也是安慰自己我们5年都已经熬过来了,虽然说3年也会有很多变数,但是我觉得还是能期待一下。

  董栋:得到认可,一切都值得

  董栋 东京奥运会男子蹦床亚军

  记者:你说差一点高度分或许是因为年纪原因,这个是自嘲?

  董栋:这个是事实!像我这么多年来一直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是因为我在高度、难度、技术和位移等四个方面都比较均衡。这几个因素之间相互有正相关和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下降,伤病越来越多,如果你还想在奥运会上能有一个综合的好的表现的话,肯定是要有取舍的。白俄罗斯选手年龄比我小一轮,我说他出道即巅峰,他参加成人比赛没有几年。 

  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你拿了一块铜牌,你说那之后缓了好几年?

  董栋:因为毕竟是北京奥运会,自己有幸能够代表国家出战,对自己的期望非常高,是想获得那枚金牌的。奥运会半年前,自己一直都在做着这样一个“白日梦”,但最终结果瞬间把自己拉回到了现实,内心确实是很难接受,就是结果已经出来了,之前幻想了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一刻你没有再幻想的空间了,想拿金牌你要再等4年。

  记者:伦敦奥运会比赛拿到金牌前,你内心有没有跟自己说,这一次我真的行?

  董栋:我印象很深,我在比赛前一天晚上的日记中写道,我已经准备了200%,但是依然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可能突然间灯灭了,或者突然间出现什么突发状况了,这些都不是我能掌控的,但是在过去这4年中,我把自己能做到的,能想到的我都做到了,准备得很充分,如果这样明天都拿不到的话,我没有遗憾。 

  记者:2016年里约奥运会又拿到一枚银牌,会看做是失利吗?

  董栋:实事求是地说,没有。因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伦敦拿冠军以后,真正专注在训练中的时间确实少了。不过在看到白俄罗斯选手一套那么小难度的动作就拿到冠军,觉得心有不甘,所以又继续练下来了。 

  记者:里约奥运会后就已经开始为东京奥运会做准备了吗?

  董栋:没有。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我也没想到我能够备战到东京奥运会。2016年我觉得还不是最好的退役时机,毕竟才27岁。我对这个项目的认识偶然性很大,我在国际蹦床界受到大家认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总说我能行,这个对于同行来说,对于练蹦床的人来说很清楚,这个是很难的。

  记者:之前国际体联曾经评价你是公认的蹦床传奇,你是怎么样看待传奇这个词的?

  董栋:传奇或者伟大是一种成就。获得金牌越来越多的时候,又有新的目标,你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但是你不一定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或者传奇的运动员。伟大和传奇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成就要求更高,在大家心目中分量更重,而不只是你拿了多少金牌。到今天为止,四届奥运会四枚奖牌,在这个行业里被大家认可,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文字整理  丰佳佳  马艺欧  张小可

  本版图片  本报特派记者  倪敏哲  王宪民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杜潇逸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奥运赛场
   第03版:奥运赛场
   第04版:奥运赛场
   第05版:奥运赛场
   第06版:奥运专题
   第07版:棋牌世界
   第08版:体彩天地
青春演绎梦想 奋斗续写青春
中国体育报奥运专题06青春演绎梦想 奋斗续写青春 2021-08-02 2 2021年08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