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7:理论前沿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诗化传承与阐释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副院长 博士 陈立基

  熊经鸟引聊终老,岩下疏松正好攀:熊经鸟伸

  熊经鸟伸指像熊一样的攀爬,像鸟一样的伸展。是一种养生导引方法。《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十分重视生命意义,尤其重视爱护和维护生命,自古就形成了独特的养生健身的理念和方法。“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陆机《列仙赋》)我国先贤创造了许多养生导引的方法,其中五禽戏和八段锦就是两个比较古老和普遍的方法。“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五禽戏是由名医华佗所创造的,主要是模仿虎、鹿、熊、猿和鸟动作而成的导引法。八段锦创造于宋代,是较为科学的导引锻炼方法,八段锦一直流行到现在受到普遍欢迎。“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曾慥道枢·众妙篇》)

  许多诗人是养生导引的倡导者、践行者,苏轼著有《养生诀》《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续养生论》《广心斋铭》《静常斋记》《养老篇》等,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养生专家,还写有关于养生锻炼方面的诗词,“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立其目;久久行,金丹熟。”(苏轼《养生三字经》)陆游不仅提倡养生保健,对养生也颇有见解,写了很多与养生有关的诗词,“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陆游《冬日斋中即事六首·其二》)唐代白居易也十分注重养生锻炼,“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白居易《负冬日》)

  宋代曾慥的《临江仙·子後寅前东向坐》:“子後寅前东向坐,冥心琢齿鸣鼍。托天回顾眼光摩。张弓仍踏弩,升降辘轳多。三度朝元九度转,背摩双摆扳弩。虎龙交际咽元和。浴身挑甲罢,便可蹑烟萝。”描写了详细的养生导引术。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竞渡争标

  竞渡争标指划龙舟争夺头标。龙舟是我国传统习俗文化,后来也演变成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龙舟起源有各种说法,其中有认为是楚国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创立的,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前后举行赛龙舟。龙舟文化,体现了崇拜忠贤、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弘扬勇立潮头,奋发有为、创新进取的精神。竞渡争标已成为端午节日的传统活动。一些考古中发现了装饰有“竞渡纹”的文物,如在宁波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羽人划舟纹青铜钺、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在广西贵港出土的西汉羽人划舟纹铜鼓等古器物上都有竞渡的图纹记载。

  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龙舟的佳作,有通过龙舟表达对屈原的缅怀,如唐代白居易的《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李適《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北涧摇光写溜回。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储光羲的《观竞渡》:“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习棹江流长,迎神雨雾开。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下怖鱼龙起,上惊凫雁回。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宋代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有对龙舟比赛场面的描写,比如唐代卢肇的《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张建封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吴融的《和集贤相公西溪侍宴观竞渡》:“片水耸层桥,祥烟霭庆霄。昼花铺广宴,晴电闪飞桡。浪叠摇仙仗,风微定彩标。都人同盛观,不觉在行朝。”

  宋代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阮恩滦的《夏初临平山堂看龙舟》:“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满湖烟景齐收。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宋代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虎坐鹰翻

  虎坐鹰翻指武功姿势稳如虎踞,动若鹰翻。形容武术又稳又狠的攻防绝技。明代王世贞《游灵岩寺十二韵》:“虎坐俄拿攫,虬潜欲奋扬。”清代李锴《构屋石塘峪漫成五首·其二》:“鹿叫寒岩雨,鹰翻绝壁风。”自古以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技能,被誉为“国术”。武术既是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一项强身健体的方法。同时,武术也是一门防身自保的技术。武术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术组成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门类众多,派别林立,器械多样,形式丰富。按运动形式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按拳种分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四大派;按武术器械又分为剑、刀、枪、棍、棒、戟、叉、拐、斧、钺、鞭、简、锤等上千种。所谓的十八般武艺就是指刀、枪、剑、戟、棍、槊、镗、斧、钺、铲、钯、鞭、锏、钩、叉、锤、流星等兵器。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有技击、手搏、使拳、拳法、白打等称谓,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拳种流派,各有不同的运动风格和特点。长拳姿势舒展,动作快速。太极拳舒展柔和,轻灵圆活。八卦掌势势连绵,身灵步活。形意拳动作简练,发力较刚。南拳步稳势烈,刚劲有力。但不管哪一种拳术,稳准狠的攻防技能是基本的要求。虎坐鹰翻是拳术八卦掌的技术特点,八卦掌是中国传统拳术,以摆、扣、顺步法为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攻守路线,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攻击手段,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推、托、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拿等。虎坐鹰翻就是随时猛虎扑食之雄,老鹰凌空翻身之变,表现出稳准狠,而又变化无踪。正是:“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王维《少年行四首·其四)》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貔貅跳梁

  貔貅跳梁指貔貅这样凶猛的祥兽也会活蹦乱跳地喜欢玩耍足球。比喻足球受到普遍喜爱。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有别于琴棋书画的一朵体育文化奇葩。蹴鞠有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500年的战国时期齐国故都临淄,“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蹴鞠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蹴鞠曾经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后汉李尤的《鞠城铭》:“员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列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由然,况乎执机。”意思大致是鞠球为圆的而四周的墙是方的,它象征着天圆地方,蕴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效法一年十二个月来设置的,参赛人数两队各六人,共十二人。设置了裁判员,并制定比赛规则,做到竞赛的公平。裁判员公平公正,不因亲疏而徇私舞弊。球员要心平气和地服从裁判,切莫抱怨裁判的裁决。

  古代的蹴鞠有着多种功能。其一,军队训练的手段。“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打球者,往之蹴鞠古戏也,黄帝所作兵势以练武士。”(蔡孚《打球篇序》)“此戏生于黄帝,蹴鞠意在军戎也。”(黄朝英《靖康湘素杂记》这些历史传说自黄帝开始,蹴鞠就成为训练军队的手段之一。据称霍去病通过蹴鞠训练和竞赛来培养、锻炼和鼓舞士气。“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班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其二,休闲娱乐作用。进入汉代之后,随着军队骑兵的崛起,蹴鞠逐步演变为娱乐游戏的活动。在汉代有专门的蹴鞠艺人,称为“蹴鞠客”,并著有《蹴鞠》专著。唐代蹴鞠逐渐成为贵族和平民百姓普遍喜好的娱乐活动。我们可以从那些大诗人的诗歌里管窥蹴鞠的现象,“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维《寒食城东即事》)“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陆游(《晚春感事》)其三,贵族宫廷娱乐。“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李白《古风·其四十六》)“自从关路入秦川,争道何人不戏鞭。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戏秋千。”(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角输赢。”(赵佶《宫词·其四十五》) (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全运专题
   第04版:球场风云·专题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棋牌世界
   第07版:理论前沿
   第08版:体彩天地
中国体育治理逻辑的转型与创新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诗化传承与阐释
中国体育报理论前沿07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诗化传承与阐释 2021-09-13 2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