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昕彤
十四运会上,广西体育代表团取得了7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一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展示了壮乡健儿昂扬向上的时代风采,取得了竞技体育和精神风貌双丰收。成绩的取得,除了全体广西体育人的共同努力外,还有一位去不了西安的幕后功臣,一位没有登上领奖台,却应该分享奖牌荣光的场外英雄——李霞多年来的无私付出。
全运赛场上,广西女子举重运动员蒋惠花在49公斤级比赛中夺得银牌,站在领奖台上的她泪光闪烁,“这一刻,我多希望您可以亲眼看到。”蒋惠花想念的就是李霞。李霞是医学博士、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广西体医融合领军人物、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与癌症抗争6年依然坚守岗位,生命最后时刻仍在为全运会备战的她今年8月7日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再也看不到心心念念的队员们在赛场上争金夺银。
勤奋好学的李霞从队医干起,为运动员防伤防病、超越自我保驾护航;她勇挑重担,在全民健身、体能康复等体育科研领域攻坚克难;她身患癌症仍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和担当。重病期间,李霞仍坚持为运动员做康复治疗,在接受过李霞治疗的运动员眼中,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每一名运动员提供“一对一”精细化服务,她经常提醒运动员不要因忽视身体导致伤病,但她却忘记了自己也是需要注意身体的人。
在深耕体育行业的24年里,李霞为“全民健身+科技”“体育+健康医疗”等系列重大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始终坚持在一线。2015年,国内体能康复理念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李霞在被确诊肿瘤后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继续投入工作,为了不让运动员错过诊疗的第一时间,她把办公室变成了诊室。为了跟上知识更新的节奏,她在手术后频繁到外地出差学习。近4年来,她获得多项专业技术国际课程证书,学成归来后还不忘给大家讲课。研究所体能训练实验室负责人许叶说:“她一年上课四五十次,这种工作强度,健康人都很难支撑。”
2017年至2018年,李霞患癌治疗期间,一个国家级课题正在执行,研究团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3000多名幼儿不良姿势的测试和评估。“我们想她可能不会参与了,没想到她拖着病体,或坐或蹲亲自为幼儿测试。”许叶说。李霞主持的《幼儿功能性不良姿势的评价及有序纠正技术的研究》为广西体医融合、幼儿运动处方开了先河,她主编的《儿童常见功能性姿势不良的运动疗法》深受广大群众和体医专业人士好评。
2018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决定建设体能康复中心,组建“科医训”复合型保障团队,李霞主动挑起重担,短短两年多时间,一个“光杆司令”组建起一支拥有30多名技术骨干的体能康复团队,为体医融合培养了近千名复合型人才,为运动队提供3万余人次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6年经历了8次手术和多次化疗,即使在病床上,李霞也不忘为团队编写培训教材,2020年一次手术治疗后,她没顾上休息就重返工作岗位,投入东京奥运会备战。十四运会备战中,她先后为295名运动员做测评,制订运动方案408份及编辑视频一套,组织现场交流会6场,带领康复中心专家为重点运动员治疗550人次……
9月16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李霞被追授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党组发出了向李霞同志学习的号召。李霞的生命定格在了48岁,她的“科医训”复合型保障团队将继续沿着她未尽的事业走下去,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的体能康复及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