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2:综合新闻
“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落幕
荷兰选手莱昂妮·巴特斯、中国选手杨滨瑜、荷兰选手伊莎贝尔·格雷维特、荷兰选手苏菲·克莱伊维尔德(从左到右)在女子集体出发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体验“冰丝带” 感觉很特别

  本报记者 李晓洁 田 洁

  随着荷兰选手获得男子集体出发金牌,“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10月10日结束了全部争夺。本次公开赛为期3天,设12个小项,共有来自中国、韩国和荷兰的30名运动员参赛。

  女子3000米是10月8日开赛后的首个比赛项目,有中国、韩国、荷兰3个国家的4名选手参赛。据了解,4人均为“00后”,中国小将杨滨瑜以4分25秒61获得银牌,荷兰选手克莱伊维尔德获得金牌。在10日举行的女子集体出发项目中,杨滨瑜再获一银。

  2002年出生的杨滨瑜虽然年纪不大,但大赛经验较丰富,在去年1月洛桑举行的冬青奥会上,她获得女子1500米铜牌及女子集体出发项目金牌。

  杨滨瑜赛后表示,非常感谢国家队给她这次参赛机会,对于北京冬奥会,她说:“参加冬奥会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大家共同的目标是在家门口实现‘飘升奏’。”

  荷兰选手格雷维特对这次比赛十分重视,赛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将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这位年轻运动员表示,在国家速滑馆感受到了归属感,“这个场馆很好,工作人员认真敬业,我很开心能来参赛。”

  格雷维特的队友莱昂妮·巴特斯一再表示,这次参赛的经历非常特别,她希望回国后能同队友分享感受,并期待她们有机会来体验。

  对所有参赛运动员来讲,能体验北京冬奥会比赛的冰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速度滑冰是荷兰的传统优势项目,荷兰男选手蒂姆·普林斯说,由于荷兰国内后续还有其他比赛,因此派出青年队参加中国公开赛。“我们来参赛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我们会把经验带回去。”普林斯说。

  年轻队员来华参赛不仅体验了冬奥赛场,还会把在“冰丝带”的所知所感告诉其他选手。韩国选手朴彩源已通过社交媒体同队友分享了她的体会。她表示,韩国的比赛场馆通常较冷,而“冰丝带”很暖和,“这对热身和比赛都有帮助。”

  参赛选手点赞测试赛

  本报记者 李晓洁 田洁

  “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10月8日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赛,这是该馆去年底全面完工后迎来的首个国际赛事,也是“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10项国际赛事的首项赛事。对于这座新落成的场馆,参赛运动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获得女子3000米金牌的荷兰选手克莱伊维尔德表示:“这个场馆非常漂亮,能来参加比赛非常荣幸,场馆特别好。我在这里获得了非常愉快的比赛体验。”

  获得该项目亚军的是中国小将杨滨瑜,这位18岁的姑娘表示:“冰面质量非常好,设施非常完善。”

  为迎接本次测试赛,中外制冰师共同合作,用10天完成了这座冬奥首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场馆的第三次制冰工作。首日获得男子500米季军的荷兰选手蒂姆·普林斯说:“第一天上冰时,感觉冰面稍有些软,但冰面的质量每天都在变好,比赛时冰的质感已经比较硬,整体感觉比较好。”

  同4月的测试活动相比,目前国家速滑馆各项设施更为完善。本次比赛除有境外运动员参加,国际滑联的技术代表、国际技术官员也参与其中,整体氛围接近正式比赛,对运动员而言,是适应冬奥场地的绝好机会。3天获得4枚金牌的荷兰女选手格雷维特在家乡更多是在室外冰场训练,她来京后表示:“这次在室内场馆训练和比赛,感觉空气干燥,需要适应。但冰面感觉非常好,我在这里创造了个人比较好的成绩。”

  为确保本次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积累赛时经验,北京冬奥组委做了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制定了测试赛期间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倡导境外人员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规定的核酸检测,实施闭环管理,并坚持常态化防控。这些举措受到选手们的支持与赞赏。

  克莱伊维尔德赛后对本次赛事的防疫工作给予了肯定,称防疫工作组织得非常好,对运动员的保护也很好,“运动员一旦被感染,需要隔离很长时间。这次赛事有这么好的措施,对运动员保持竞技状态是非常有利的。”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次“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不对观众开放,获得男子500米亚军的韩国选手郑善教说:“有观众时,大家会为我们欢呼,我们会得到很多力量;没有观众,力量虽然弱一些,但我们也会尽全力比赛。”

  “我们有一些无观众的比赛经验,因为去年参加的比赛都没有观众。”荷兰选手蒂姆·普林斯表示。

  本报记者 田洁 李晓洁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10项国际测试赛、3个冬季项目测试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是北京冬奥会前最后一次全面实战检验。其中,许多比赛是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的赛历赛事,将采用冬奥会赛时的计时记分系统。

  相比4月的测试活动,本次各项测试赛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在为期3个月的测试活动中,预计将有境外的2000余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国际技术官员、计时记分专业人员等陆续来华参加各项国际赛事和训练周。这既为防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的防疫工作进行了演练。闭环内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志愿者全流程点对点全封闭管理,严格执行的防疫政策不仅获得境外人士的赞赏,也令记者感触颇深。率先向记者开放的国家速滑馆制定了严格、清晰的闭环内和闭环外流线,闭环内人员与闭环外的记者、工作人员等实现区域分开,互不交叉。进入场馆的记者需提交全程疫苗接种证明、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及14天行程绿码,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进入场馆。沿途多处树立防疫标识,记者必须佩戴N95口罩才能进入媒体席,而且在媒体席上除了饮用水,不得携带其他食品。

  系列测试活动采取“一场一策”“一馆一策”的防疫政策。据记者目前获得的消息,将于几天后举行花样滑冰亚洲公开赛的首都体育馆,对所有闭环内和闭环外人员提出的进场要求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一项,实效缩短至24小时。

  系列测试活动按照冬奥会标准全要素测试,包括比赛、颁奖、赛后采访环节全流程测试。国家速滑馆也首次进行了体育展示。与4月“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不同的是,本次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新增了冰面投影系统、体育展示特种灯光等创新内容。体育展示团队中加入了来自加拿大的场馆制作人艾米和音乐总监丹尼尔。比赛前,全场灯光熄灭,在投影、灯光和音响的交相而来下,冰面上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动感效果,运动员可很快进入兴奋状态,投入竞赛氛围。炫彩的灯光、雪花和五环标志与现场蓝白相间座椅形成一副冬日画卷。在收尾环节,灯光秀特效让“赛场冰面”出现巨大裂缝,从深海升起了以五环颜色为基础的灯光彩带,以及北京冬奥会会徽,立体3D逼真的效果让现场人员鼓掌称赞。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颁奖沿用了国际、国内比赛中选手自己佩戴奖牌的方式。赛后采用“远程采访”方式,记者通过大屏幕与运动员视频连线。首日第一场比赛后,采访环节由于记者人数众多,现场收声效果不尽如人意。仅经过一场比赛,国家速滑馆的技术团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后续采访得以顺利进行。

  (下转第二版)

  国家速滑馆全要素测试对标冬奥会  (上接第一版)

  尽管比赛空场运行,没有观众,但现场气氛被烘托得十分热烈。赛前赛后转场时,主持人会进行冬奥知识小问答,既然是在国家速滑馆比赛,问题也多集中在速度滑冰项目上,比如“第一个在冬奥会上获得奖牌的中国速滑运动员是叶乔波还是罗致焕”“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奖牌的中国速滑运动员是高亭宇还是宁忠岩”等,增加了观赛的趣味性。

  现场大屏幕不仅随时播报成绩,呈现比赛画面,镜头还会时不时捕捉场馆内的人,凡被拍到的,就对着镜头挥挥手,镜头起初还只是对准场地内的颁奖嘉宾、礼仪小姐等,后来,医疗团队、各队技术官员也频频入镜。“挥挥手”带动了场上场下的互动,让人们感受到奥运大家庭的温暖。

  10月9日,恰逢获得男子500米冠军、1000米亚军的韩国选手金俊昊的16岁生日,这位小将体验了赛场的生日氛围。虽然没有观众,但志愿者为他制作了电子贺卡,并播放了中、英、韩三语的《生日快乐》歌。金俊昊赛后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在赛场过生日,感谢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我准备的惊喜,这也是我开心幸福的时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棋牌世界
   第07版:新兴网坛
   第08版:体彩天地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启动国际训练周
中国青少年冰球联赛全国决赛鸣金
奥运跳水冠军回母校
汤尤杯期待再奏“青春之歌”
图片新闻
北京全民健身骑行月开幕
标准舞拉丁舞城市公开赛举办
山东鲁能与深圳大学会师乒超女团决赛
“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落幕
中国体育报综合新闻02“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落幕 2021-10-11 2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