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1:一版要闻
~~~欢迎订阅2022年度中国体育报
休斯敦世乒赛单打比赛全面展开~~~
~~~
留存《中国体育报》五十年~~~
~~~
~~~
云顶滑雪公园场馆媒体中心~~~
~~~
留存《中国体育报》五十年
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轧学超

  《中国体育报》记录着中国体育的发展轨迹,留存着以往岁月的体育记忆。黄昌明今年77岁,是《中国体育报》的忠实读者。他用五十年的时间,保存下了每一份《中国体育报》,这些报纸记录了时代变迁,更记录了五十年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早上9点,黄昌明准时来到办公室,坐在靠窗的方桌旁,开始了一天的“读报时间”。“我每天都看《中国体育报》,这是五十年来的生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报,不然总感觉落下了点儿什么。”黄昌明说。

  虽已年近八旬,但黄昌明依旧耳聪目明、谈吐清晰、神采奕奕。从20世纪70年代,他就与《中国体育报》结下不解之缘。黄昌明回忆道:自1969年从原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江山中学任教,自己当了一辈子体育老师,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五十年来一直坚持订阅《中国体育报》。说罢,黄昌明在桌子上一溜排开了十几份的《中国体育报》。

  黄昌明说:“作为体育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运动,动足了脑筋。阅读《中国体育报》,通过报纸了解最新的体育动态,也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读报的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那时候也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只有通过《中国体育报》来了解地方体育发展动向。”黄昌明很是自豪:这一“读”就坚持了五十年。

  如今,77岁的黄昌明退而不休,被浙江江山体育艺术学校返聘,讲台更是无限延伸。他不仅自己天天慢跑、引体向上,身板儿赛过小年轻,还带着孩子们训练,教大家科学健身……黄昌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多亏了《中国体育报》做“老师”,让自己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科学健身知识,尤其是报纸在近几年推出的健身视点版面,为科学健身提供了遵循。黄昌明说:“读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把报纸上的稿件剪贴或者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权威‘参考教材’。”几十年的积累,保存下来的厚厚书报已经泛黄,但是依然放在黄昌明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教书育人一辈子,黄昌明早已桃李满天下。这几年,学生们经常邀请黄昌明去北京住上几天。即使出门在外,黄昌明也是手不离报。当记者问道:您觉得《中国体育报》办得怎么样?黄昌明满意地说:“《中国体育报》文章简明扼要,聚焦全国体育资讯,这很好,感谢有《中国体育报》陪伴走过的岁月,希望报纸越办越出彩,继续传递正能量,传递体育之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北京冬奥
   第04版:赛场纵横·专题
   第05版:体育彩票
   第06版:体育彩票
   第07版:体育彩票
   第08版:体育彩票
《中国体育报》征订启事
国乒女线全部轻松晋级
马龙苏炳添等29名东京奥运会内地健儿下周访港
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体育课来了冠军老师
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执行副主席
记者“温暖的家”
报头
中国体育报一版要闻01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21-11-26 2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