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4:北京冬奥
于柏巍平常心期待冬奥
于柏巍(左)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王丽莉摄(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彭晓烯

  一支球队中,队长不仅是灵魂,也往往是被聚光灯关注的焦点。9岁接触冰球、17岁入选国家队,已经身穿国家队球衣战斗了16年的于柏巍是中国女子冰球国家集训队当之无愧的队长。24年冰球生涯造就了她一颗“平常心”,“心态放平才能发挥出水平,如果顾虑多,势必会患得患失,冬奥会也只是一场又一场比赛,我会以平常心去对待。”于柏巍说。

  于柏巍出生在一个冰雪家庭,父亲是冰球运动员,叔叔是花样滑冰运动员,因此父母希望她也能和冰雪结缘,很小就带她去看各种冰雪比赛,但直到1997年,9岁的于柏巍才选择了冰球。说起原因,于柏巍多年后聊起还是会笑,“当时觉得打冰球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1998年长野冬奥会,女子冰球首次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女冰取得了第四名,振奋人心,当时只有10岁的于柏巍觉得姐姐们很厉害,但对于冬奥会,她还懵懵懂懂没有概念。

  2005年,中国女冰未能获得都灵冬奥会门票,老队员纷纷退役,17岁的于柏巍就在这样一个“换血期”入选了国家队。年轻的她对成为国家队一员的认知就是刻苦训练,“那时候只知道每天努力训练,向大队员多学习,尽快提高自己。”于柏巍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柏巍开始意识到为她遮风挡雨的“屋顶”——中国女子冰球队,需要不断强大,“如果我们拿不到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门票,中国女冰很可能不复存在。”带着不能输的信念,于柏巍和队友咬牙拼到了温哥华冬奥会门票,从而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冬奥之行。“之前对冬奥会没有概念,去了之后才知道其中的美妙。”于柏巍说。但随后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女冰都未能站上冬奥赛场。

  北京冬奥会周期,中国女冰作为东道主获得参赛席位,于柏巍和队友们也有了新的使命。“我觉得我在队里就是‘粘合剂’,为教练和队员之间建立良好沟通,引导队友互相信任,凝聚成一个整体。”于柏巍并不居功,但她的作用有目共睹,现在这支中国女冰组建不久,队伍场上场下都需要磨合,每当生活或训练中遇到问题,队员们都愿意和年岁稍长的大姐姐于柏巍倾诉,“我把她们看成是我的妹妹,去开解她们,鼓励大家把话说开。我觉得这方面我做得还可以,我们只用了相对短的时间就度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可以执行教练的战术布置。”

  和中国女冰一起经历了起起伏伏,对于北京冬奥会,于柏巍充满期待,“我觉得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中国女冰等待了12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北京冬奥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理论前沿·时评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刘佳宇把握当下不畏将来
“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下月举行
保定第三届冰雪运动会开幕
全国中学生滑雪赛上海静安区队获佳绩
中国女冰集训队回国备战
于柏巍平常心期待冬奥
北京市属公园冰雪游园会本周启动
中国体育报北京冬奥04于柏巍平常心期待冬奥 2021-12-28 2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