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体坛时评
讲述冰雪运动发展故事

  本报记者 王向娜

  伴随着倒计时时钟的滴答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也将开启第四次冬奥会报道之旅。与夏季综合运动会相比,冬季奥运会的采访难度更大,虽然项目观看起来赏心悦目,但需要经历更多困难。

  我还记得2006年都灵冬奥会,那是我的第一届冬奥会之旅,也是首次境外综合运动会采访报道。意大利的风情美则美矣,都灵小都市之美也别有风味,但我记忆中只存下了很少的风景:主新闻中心所在地是法拉利汽车的工厂改建,里面偶见警察牵着警犬在巡逻……几乎都是与赛事相关的,因为我主要流连的场所是各比赛馆、训练馆。逐渐成长的王濛拿到短道速滑金牌,但第二枚金牌迟迟等不来,直到名不见经传的韩晓鹏一飞冲天后稳稳落地,两枚金牌取得背后的惊心动魄,让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冬季项目成绩获得不易,也深深感慨于我们与世界冰雪强国的全方位差距。

  第二届是温哥华冬奥会,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长足发展,中国体育蒸蒸日上,冬季项目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迈开发展步伐。出征之前的国际赛场上凯歌高奏,参赛人员信心百倍。我同样是丝毫未能领略温哥华的旖旎风光,即便是与主新闻中心近在迟尺的斯坦利公园,也未能前往观光。但那一届的采访感受是充足的,我见证了短道速滑女子项目4枚金牌包揽的豪情,见证了申雪赵宏博为中国双人滑捍卫荣耀的辉煌。冰壶算是那一届的惊喜,年轻的女子冰壶队拿到铜牌,中国冰雪项目尽管依然开展面不大,但已有了新的增长点。

  接下来是索契冬奥会,中国队备战形势并不理想,赛前王濛的受伤甚至超过了所有人的承受线,但即便如此,英勇的中国冬奥健儿仍拿下3金,张虹还创造了速滑金牌零的突破。

  作为一名冬季项目记者,我很庆幸能与一代冰雪运动员共同成长,对冰雪项目倾注了深深的感情。偶尔回顾冬奥会的经历,记忆里全是美好的瞬间,就连都灵冬奥会因为一场大雪被困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现场,最终徒步在雪地上穿越了一个多小时山路,走到脚趾盖发黑的经历,都成了风淡云轻的笑谈……但在内心深处,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冰雪运动与世界的差距,无论竞技水平还是开展情况,都有不小的距离。

  终于,我们迎来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届冬奥会,与前面我所经历的三届冬奥会不同,7年备战期间,我们感受到了冰雪运动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备战的历史创举,看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火朝天。冰雪运动在我国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期待在家门口的这一届冰雪盛会上讲述冰雪健儿奋斗的故事,讲述中国冰雪发展的宏大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北京冬奥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体坛时评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奋力推动冰雪运动持续发展
讲述冰雪运动发展故事
画中话
冬奥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广告
中国体育报体坛时评06讲述冰雪运动发展故事 2022-01-18 2 2022年01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