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青少年体育
内蒙古探索新模式促进体校发展

  本报记者  顾  宁

  近年来,内蒙古一些地方体校在全面推进体校建设和改革转型过程中,遵循发展趋势,以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改革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优化梯队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完善保障政策,努力营造青少年业训发展良好环境,青少年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县队校办”变成现实

  橄榄球在国内属于一项冷门运动,但却成为宁城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重点打造的一个项目,学校在2013年6月正式组建橄榄球队。组队初期,因为一些家长、学生、老师对橄榄球项目不了解,对学生参加橄榄球训练有抵触心理,为此,学校领导、教练员在运动员选拔和运动员思想上做了大量工作。

  为开展好橄榄球这项运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训体系,推进体教融合,培养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宁城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在宁城第三幼儿园、第二小学、第三中学、八里罕中学开展了体育项目进课堂活动,宁城体校派出4名橄榄球教练员利用学校间操课、体育课、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橄榄球练习。从培养兴趣入手,通过班级、年级组、各学校之间的比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橄榄球项目的热情。橄榄球项目走进校园,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一条龙”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训练模式。完成了中小学校“一校一品”的目标任务,完善了体校橄榄球队的梯队建设,同时也把“县队校办”变成现实。

  宁城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还与八里罕中学达成办学合作协议,凡是在区、市、县各类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可以免试提前录取到高中就读。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家长和学生对体校的认可度,拓宽了出口,为体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几年来,通过“县队校办”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宁城体校青少年竞技水平大幅提升,比赛成绩骄人。

  横向联合纵向延伸

  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学习、训练、住宿为一体的三集中全日制体育运动学校。横向联合办学办队是该校探索体教融合的模式之一,在培养体育、文化双优学生运动员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效果。据了解,在呼市体育局和教育局协同支持下,学校与市内多所重点中学、社会团体机构开展联合培养模式,合作共建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女子篮球、男子篮球、女子排球、男子排球、女子橄榄球、男子橄榄球、田径、游泳等11支运动项目队。同时,联合呼和浩特市田径协会、游泳救生协会、白羽羽毛球俱乐部等社会团体,派出多名优秀教练员进驻各个中学,负责提供训练技术、场地、设备器材等支持,合作学校负责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管理。

  联合办学办队在训练形式上更加灵活。驻校教练员配合合作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同的项目队根据场地要求,在就近的场馆进行训练。多数项目周一至周五下午两节课后在合作学校进行训练,周六、日前往呼市人民体育场或俱乐部场馆训练。开展横向联合模式还取得了意外效果,驻校教练员在合作学校训练的场景,吸引了合作学校很多爱好体育的学生主动加入队伍,教练员培养梯队的选材工作进行顺利,在选优培优的同时,也为合作学校提供专项的普及训练,激活了校园体育的氛围,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还探索纵向延伸,探索一条龙培养机制。目前,呼和浩特市体育运动学校在呼市蒙校、呼市赛罕区民族小学、呼市玉泉区巧尔齐召小学开设了国际式摔跤、射箭、柔道等培训班,也达到了培养后备梯队的成果。同时,与自治区体育局联合办队,为体教融合打开一扇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彩色排球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青少年体育
   第07版:体育产业
   第08版:体彩天地
内蒙古探索新模式促进体校发展
广州中小学“三棋”校际甲级联赛打响
安徽淮南足球青训基地“扩容”
图片报道
贵州安龙武术进校园教师培训班开班
青少年运动损伤如何应急处理
易溪云:定向给我带来惊喜
中国体育报青少年体育06内蒙古探索新模式促进体校发展 2022-03-31 2 2022年03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