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潇雯
因为此前鲜少接触残疾人体育项目,这次北京冬残奥会,是我第一次在赛场见到残疾运动员拼搏争先的样子,让我感触颇深。冬残奥会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但许多难忘的画面仍让我在这段日子不停回味。赛后的一次次采访,不仅是为写稿提供素材,许多次访谈更像是运动员们给我上了一次又一次乐观面对生活,逆境中依然向阳而生的精神课。
我所在的张家口赛区全部是雪上项目,一幕幕难忘的画面,一场场难忘的比赛,都在崇礼的雪场上演。
难忘老将毛忠武脸上那份坚定的笑容。最近36岁的残奥越野滑雪老将毛忠武,变身成了一名轮椅上的“大白”,在家乡辽宁当起了志愿者。毛忠武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三场比赛,三次混采,每次他都带着笑容来,耐心回答每位记者的问题,让人能感受到他的那份从容和坚定,也感受到了他在每场比赛后不同的心情。第一场长距离比赛,银牌,赛后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但最晚进队,还要向年轻的“师哥们”多学习。第二场短距离比赛,还是银牌,赢了自己两次的都是队友郑鹏,毛忠武那天说,想把奖牌换个颜色。第三场中距离比赛,金牌!记得那天,我和媒体同行在冬季两项中心的媒体间里看着屏幕上的直播,不时刷着手机上系统里实时更新的成绩,在确定了毛忠武夺冠后,我们互相激动地说:“大哥真的把奖牌换颜色了!他做到了!”
难忘三面国旗同时在张家口赛区升起的画面。3月7日的云顶滑雪公园,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站上大决赛的4名选手全都来自中国,中国队提前锁定了金银铜牌。要知道,北京冬残奥会前,中国残奥单板队从未在奥运赛场获得过奖牌。4名中国小伙子接连滑过终点线,他们在结束区身披国旗,拥抱欢呼,彼时的云顶滑雪公园《五星红旗》的旋律响彻全场。这一刻,我们激动地站在混采区,尽管大家已经在雪地里站了几个小时,但内心都无比火热,感受着作为中国人这一刻的荣耀。
还有许多“一幕幕”在脑海中不断涌现:难忘振奋一幕“三金王”杨洪琼滑过终点线时振臂高呼的“祖国万岁”;难忘暖心一幕领滑员在来混采区的路上贴心地为视障运动员披上自己的外套;难忘揪心一幕失去双臂的残奥冬季两项运动员赵志清仅靠双腿拼下比赛全程。运动员们在采访中向我们讲述一个个曾经因为身体缺陷陷入人生的低谷,又因为体育而重获新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