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泽藩
不知疲倦的跑动和高位压迫、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少一人作战的局面下和卫冕冠军战斗到最后一分钟……虽然没能从“死亡小组”突围,但王安治麾下的这支中国U17女足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球员时代,王安治是国内少有的“学院派球员”,在执教中国U17女足前,他有十多年的男足青年队执教经验,他希望把这些经验学以致用,回报中国足球。
直到上大学时,王安治才转入职业足球。起初,他在北京市西城体校踢球,六年级时转到人大附小,然后进入人大附中。1995年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入学半年后因为要参加全运会,这才开始了专业足球生涯。后来几经辗转,效力的俱乐部换了4家,但他在2003年成功入选男足国家集训队,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学院派”国脚。那时他说:“7年半的正规学校教育对我的个性、我的价值观、我踢球的方式影响很大,学校教育让我懂得如何用脑子去踢球。”
2009年从北京八喜退役后,王安治回到母校人大附中开始扎根基层青训。在他看来,带领青年队是对于自己个性、能力、执行力和沟通能力的全方面挑战,他也能够系统地了解一个球员从青年走向成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过程。尽管男队和女队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最基本的耐心、同理心、沟通的方式是相通的。“不怕烦,不怕难,不怕各种琐碎的事情,对于各种足球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用一种监护人的心态去带队,这是执教U系列国家队的最基本要求。”多年执教男足青年队也磨砺了王安治的性格,他希望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也想把自己的经验学以致用,回报中国足球。
去年,王安治正式接手U17女足国家队。在王安治看来,不管女足还是男足,青年队的特点就是求知欲强,求胜欲也强,但往往技战术发挥的状态不够稳定,尤其是在高强度、高压之下可能更容易波动,队伍需要在有限的赛事中去积累经验。2021年和2022年,U17女足都以小打大,参加了当年的女甲联赛。2021赛季,队伍在10场比赛中取得4胜1平5负的成绩,排名第七;2022赛季,队伍在11场比赛中取得6胜2平3负,排名第三,进步显著。
来到U17女足世界杯的赛场上,中国队陷入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组”。西班牙队不仅是卫冕冠军,今年5月的U17女足欧锦赛她们也只是点球输给德国,屈居亚军。哥伦比亚队阵中更是有6名球员参加了今年8月的U20女足世界杯,其中3人还是绝对主力。这两队后来都闯入了本届赛事的决赛,就连实力相对稍弱的墨西哥队也是上届赛事的亚军。但正如王安治所说:“这些都不能让我们害怕和退缩,毕竟是世界大赛,我们要珍惜机会,所以肯定要竭尽全力去争取每一场胜利。我们大致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队员们欠缺的主要是经验和磨炼,我们跟欧美国家的女足相比,更大的差距也是体现在平台和外部氛围上。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女足吃苦精神、拼搏精神、荣誉感都很强,是值得肯定的。”虽然球队在技战术方面的发挥还有欠缺,但王安治给球队的精神层面打100分。
3场比赛,王安治不仅有出色的临场调整,还充分担当起了“监护人”的角色。小组赛打完后,王安治仍旧是鼓励大家,告诉姑娘们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得更好。
王安治表示,队伍能够有这样的发挥,也要感谢中国足协的支持,尤其是让队伍能够在女甲联赛中得到锻炼,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队伍想办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