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健康快车
成都大力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
体医融合为科学健身保驾护航
成都体育局供图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倡导主动健康意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集科学健身、运动营养、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在这方面,成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大力培训“既懂体又会医”的社会运动健康师。

  本报记者  刘昕彤

  为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近年来,四川成都大力培训“既懂体又会医”的社区运动健康师近2000名,通过培训,社区医生掌握了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急救和基本救护的医疗知识和技能,社区运动健康师这支力量分散到各个街道社区,安全、科学、有效地指导和服务着市民开展科学健身锻炼。

  开具运动处方:家门口享受精准指导

  退休职工谢志宏在退休前是一名运动“小白”,用她自己的话说:“之前强度最大的体育运动就是做些家务活了。”退休之后,跟着社区的健身队伍,她开始慢慢跟着大家跳健身操,偶尔也学习一下太极拳和通络操,隔三差五地锻炼。后来,在社区运动健康师的干预下,她学会了从热身到运动再到放松的科学锻炼方法,锻炼变得持之以恒。谢志宏说:“过去只是简单跳操,忽略了身体机能的锻炼。运动健康师建议我练习单脚站立这样简单的项目,提高平衡能力,我之前也就坚持一两秒钟,不过在持续性地锻炼之后,自己的平衡能力极大提升了。看到了效果觉得运动真的能促进健康,就会坚持下去。”从零基础到科学健身,现在每天出门谢志宏都会将运动手环戴在手上。

  在成都武侯区七道堰社区,社区整合空闲仓库、链接高校资源、联合社会力量,为居民搭建起800平方米的室内运动平台。在社区里,阳光太极拳、霞光舞蹈队、跑团、群益会、乒乓球等体育组织活跃,为了更好地为群众健身保驾护航,社区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健康师1名,“大运有我”推广大使1名,志愿服务队1支,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运动健康服务。

  据了解,如今成都“1+N”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网络不断拓展,普通老百姓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社区的运动干预指导服务。据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现有场地资源,成都打造“1”个精准服务全人群、体质监测、运动干预、科学指导、医疗康复于一体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在全市23个区(市)县都建立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并建成230个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运动节健康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联动作用,“现在运动健康服务站点已经实现了全市23个区全覆盖,逐步实现从体质监测到运动干预指导服务,将运动干预运用于居民慢性病管理中来,切实提高市体育局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健康端口前移。”

  体质健康线上约:“互联网+体育”覆盖更广人群

  每周一和周四,成都市民汪敏就会照例打开“运动成都”公众号,查看近三天的“成都体育锻炼适宜指数”,她对记者说:“这是成都人自己出的‘体育天气预报’,里边不光有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天气指数,还有运动适宜度和运动建议提醒,这不,今天提醒我适合做瑜伽、动感单车等室内运动。”近年来,成都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的优势,创造性在各大渠道发布“成都体育锻炼适宜指数”,推荐和指导市民开展适宜的体育运动和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累计点击次数突破7亿次。

  为了让市民对科学健身指导触手可及,成都市早在2015年建成了“成都市体质健康全城约”平台,全市2100万市民可以通过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中心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以及天府通和天府市民云App预约就近开展免费的体质检测,检测结束后,各站点的社区运动健康师会根据市民的检测报告,使用“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为其开具“一对一”的“运动处方”,指导市民开展科学锻炼。此外,“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上也会不断更新科学健身指南内容,为市民提供专业、安全、科学的运动建议和健身指导。

  体医融合干预:“暴走老汉”放慢脚步

  从2008年左右开始,丁一华与老伙计们在成都创建了“暴走俱乐部”,享受暴走带来的压力释放。后来,“暴走俱乐部”更名为“徒步俱乐部”。谈及这个变化,丁一华表示:“最开始我们的暴走确实有不科学的地方,单次的徒步里程基本上都在30-40公里,对于中老年群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在我们单次的里程控制在10公里左右,大家更多地就是到郊外去放松心情,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去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联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探索体医融合路径,每周三次集中对徒步者进行身体各项指标的测试,并提出运动建议,丁一华说:“虽然看上去非常繁琐,每次集中的时候我们要在徒步过程中间穿插两到三次身体指标测试,但是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我们知道了科学健身的重要性,毕竟年龄大了,需要在保持运动习惯之余,更加把握‘适度’的原则;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中老年群体的关心,很贴心、很暖心。”

  “运动健康门诊”如今也在成都开花结果。成都第一骨科医院联合成都体育学院,开设全市首个“运动健康门诊”,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也在此设点,由成都体育学院提供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康复、运动营养、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处方、运动损伤与康复等专业的专家团队,针对不同情况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体医融合服务,先为市民提供体质监测和医学检查的“双重检测”服务,再根据其检测结果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最后由社区运动健康师为其提供“一站式”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各地风采
   第06版:健康快车
   第07版:健身视点
   第08版:体彩天地
体医融合为科学健身保驾护航
小动作放松颈背
体医融合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练好核心保护脊柱
中国体育报健康快车06体医融合为科学健身保驾护航 2022-11-16 2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