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新化县
山区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
本报记者 丰佳佳
2022年,以体彩公益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有序推进,让位于湖南新化县西部高寒山区的紫鹊界文旅、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内的奉家镇、水车镇、文田镇3.66万村民有了更强的奋斗动力。
紫鹊界文旅、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拥有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梅山文化和茶文化历史,有世界双遗产地——紫鹊界梯田、有全国茶叶示范村渠江源村、有保存完整的红军长征司令部旧址——红二军团司令部。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中,新化县统筹考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将紫鹊界茶旅文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成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人居环境样板区。
目前,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茶叶种植、茶叶加工、“新化红茶”品牌建设、农业产业配套设施、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紫鹊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经全部完工,无二冲茶旅融合项目、渠江源茶叶小镇配套设施、紫鹊界景区公路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建设也按照工期任务稳步推进。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推进,提升了乡村颜值,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发展价值。水车镇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中鼓励全体村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对紫鹊界景区内6村进行整治大提升,共计建设污水处理装置4套,改造排水沟12.65千米,河堤改造530米,人行道12.6千米,建设秀美屋场3个村,道路整治17处、庭院整治120栋。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支持下,文田镇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奉家镇抓住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建设契机,着重发展茶旅、红旅、文旅、农旅产业,依托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红色资源,在示范区项目安排上注重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结合紫鹊界文旅、茶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和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奉家镇渠江源村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在茶叶产业领域享有盛名。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无二冲茶旅融合项目、渠江源茶叶配套小镇项目在当地推进,周边多个景点的盘活让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潜力,纷纷返乡创业。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落地,推进当地旅游资源“能量”的释放。渠江源村无二冲贡茶园抓住契机,利用紫鹊界“避暑胜地”地理优势,结合紫鹊界梅山文化、戏歌武食等民俗文化特色,面向观光客、学生、文化爱好者等不同需求消费者,个性化制定休闲观光游、体验游、研学游等。2022年渠江源村暑期旅游热度创历史新高。接待游客量32万人次,旅游收入1.1亿元。
当地乡村旅游火热的发展态势,促进相关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了示范区内的资源优势,增强了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随着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类项目建设推进,去年,示范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1.2%,高于全县同类指标0.7个百分点,带动4223户15128人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增收。文旅、茶旅产值达13.88亿元,增加村级组织集体经济收入71.2万元。
广西梧州藤县南安村
体彩干部成为村庄致富带头人
本报记者 丰佳佳
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多地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帮助乡村拓宽致富路。在体彩系统,多位党员干部接受组织派遣,担当驻村书记,用脚步丈量民情。广西体彩后勤保障部干部韦云珍是其中之一。
南安村是藤县塘步镇“十三五”期间的贫困村,通过12个帮扶单位和105名帮扶干部的不懈努力,2020年底,该村已实现全部脱贫。2021年4月,韦云珍前往南安村和前一任驻村干部交接工作时,正好是对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的摸排阶段。为做好摸排核查工作,韦云珍马不停蹄开展入户走访,进行实地考察。
收到村民提出的“修路、修建水利渠道、建设篮球场”等问题后,韦云珍意识到,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为顺利争取项目有效落地,韦云珍带领驻村工作队到藤县相关部门,汇报南安村当前发展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及短板,对接项目争取支持,以改善南安村基础设施面貌。
在韦云珍的积极争取下,去年,村里新修屯内道路5条、新建产业路1条、新装太阳能路灯90盏、新建一公里桥1座、争取库区移民外墙装修项目1项;成功争取高标农田项目,修建水利渠道12条、田间道路1条,陂坝2个;此外,还争取后盾单位自治区体育局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经费修建涵洞、护栏、党建文化墙、自然村公示栏,提升改造村级戏台、美化亮化村级篮球场等,共计争取资金超600万元补齐村级基础设施短板。
“水泥路直接通到家门口,现在进出方便多了,我们种的农副产品也好运送出去,多亏有了这条路。”藤县塘步镇南安村潘桂生高兴地说。
韦云珍在了解到南安村的片区小学教学楼破旧,不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要求后,便与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推动南安村白沙分校、护民分校2个村级片区小学教学楼开工建设,推动和丰1个村级片区小学教学楼外墙整体装修和围墙建设。
为帮助村民寻找致富路,韦云珍多次前往南宁市学习农产品种植技术。经过多方考察与探讨,韦云珍与驻村团队和村委根据南安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种植稻谷为主,水产养殖业、水果种植为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在韦云珍的推动下,南安村完成了土地整合工作,通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了全年1032吨稻谷的产量大丰收。为破解村级产品销售难题,韦云珍与藤县桂银村镇银行电商平台和中通快递洽谈合作,并组织由40多人组成的主播团队到南安村,自己担当主播向社会各界推介南安村的沃柑、大米和西瓜,帮助南安村将各类农作物销往北京、广东、江苏等21个省区市。驻村两年,韦云珍共协助销售沃柑9万多斤,西瓜3万多斤,大米2万多斤。
陕西延安黄龙县
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本报记者 王世让
体彩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不仅在于筹集公益金支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近年来,多地体彩机构和体彩从业者也通过对口帮扶、派专人驻村工作的方式支持乡村经济发展。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聚焦陕西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经济发展,陕西体彩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走进瓦子街村,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各家庭院风貌统一错落有致,家家直通自来水管道,村庄有固定的垃圾收集处,村民用上了升级后的卫生厕所……基本生活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为瓦子街村民们的日常劳作解除了后顾之忧。
村民通过发展高山蔬菜、金丝皇菊、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大闸蟹、中蜂、散养家禽等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勤劳致富。瓦子街村的新农村新农民的美好和谐新风貌,都与陕西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六年多的帮扶密不可分。
陕西体彩中心以“项目+贫困户+集体经济”模式为基础,不断总结创新,通过政策指导、项目输送、资金投入、产业支持、派驻专人、技能培训等帮扶手段,带领当地村民勤劳致富,实现了瓦子街村68户183人全部脱贫,并探索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致富之路,每年固定为瓦子街镇带来产业收益150多万元,成为瓦子街从脱贫致富走向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以前我们起早贪黑撸起裤脚下田干活,累得腰都挺不起来,收入也只能勉强糊口。现如今,在政府部门和体彩中心的帮助下,我们自己搞起了产业,不仅轻松,收入也高了,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村民代现振的一席话,道出了他生活的变化。
瓦子街村张宪组的代现振是陕西省体彩中心结对帮扶户之一,在了解到他有养蜂能力之后,陕西省体彩中心先后提供资金对其家中蜂箱进行了修缮,同时新增了40个蜂箱,扩大了养殖规模,当年收入就过了万元。同时,还为代现振提供资金盖起了猪舍,购买了3头种猪,实现了黑猪养殖。努力和汗水换来丰硕的成果,代现振年收入突破了3万元,这一切的变化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目前,黑猪、中蜂养殖、大棚蔬菜已经成为张宪组、神泉自然村的特色产业。同时,省体彩中心投入资金70万元用于食用菌项目,为乡村振兴添加助力赋能。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形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群众成为最终受益者,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实现集体经济与村民致富的互动双赢。
说到眼前的好光景,村民柳云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多亏了政府给我出主意,又给我贷款,让我这个‘闲人’有了工作,还鼓励我们以土地入股,按4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种植基地,年底进行分红,我们的入股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我非常感谢镇政府和体彩中心对我们的定点帮扶。”现在的柳云河每天打扫卫生,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摆货、整货,生活充实且有盈余。到了旅游旺季,柳云河媳妇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摆个小吃摊,卖个面皮、稀饭,一天纯收入几百元,有时候最多能达到1000元,比外出打工都挣钱。现在,他们家庭收入翻倍,生活有滋有味。
广西河池大化县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群众创业就业
本报记者 丰佳佳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是一座位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几年前,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参差不齐的混砖房,窄窄的村路一到雨天就满是泥泞,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古河红旅融合综合体乡村振兴项目的扶持,丹桂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整齐划一的白墙红瓦楼房,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和绿水青山相互衬映,各家各户的微花园、微菜园让小村庄处处是美景。
彩票公益金为丹桂村带来的不只是村居环境的优化,也进一步盘活了村庄的旅游资源,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
丹桂村地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丰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古河红旅融合综合体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通过发展红色、生态、休闲、农业观光等产业,为当地产业发展、推动群众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撑和杠杆作用,当地充分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优势,以丹桂村为核心区域,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内容入手,推进各项措施落地。示范区2022-2023年共实施项目26个,投资金额2140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粤桂协作资金、美丽乡村资金、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9403万元,社会资金7000万元。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落地撬动了财政衔接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捆绑资金、美丽乡村资金,在示范区内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实施了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就业、产业分红等多种方式,每年增收达160万元,同时,积极推动中蜂养殖加工、湖羊养殖等项目,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古河红旅融合综合体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红色研学和第三产业等发展,人居环境更美了,群众收入更多了。2022年示范区内各个景点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景点年收入约50万元;示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8元,同比增长22.3%。
江苏宿迁泗洪县
新型农业以产业富民
本报记者 丰佳佳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一片片钢架大棚撑起了当地就业增收、强村富民的新天地。
泗洪县双沟镇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之一,在243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当地自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红色文化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在彩票公益金支持下,当地发展新型农业,深化“产业+科技”,打造产业品牌名片。双沟镇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西南岗青萝卜新品种繁育基地”产学研基地,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等种植条件,试验了15个特色新品种萝卜,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新成果向田间地头的成功快速转化。运用“绿色循环种养”“农业物联网”等项目试点,提升果蔬生态种植水平,带动农户提高绿色循环种植,打造1.2万余亩的优质果蔬种植基地和500亩核心示范区,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由龙头企业对群众及大户的利益进行保障,保障了四河青萝卜及碧根果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抓住项目落地契机,当地引进一批种植专业户和家庭农场,带动全镇种植碧根果2.3万亩以上,蔬菜1万亩以上,在面上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篇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了果蔬繁种、育苗、种植、采摘、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模式,并出台多种鼓励措施,吸引越来越多在工作的年轻人回到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果蔬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领路人。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落地,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双沟果蔬种植水平、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