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李乾 江泽红
“调整呼吸,冲刺,12分50秒!”现场一阵欢呼声……
近日,辽沈大地,朔风凛冽。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训练场上仍是一派火热景象。在新兵阶段军事体育考核中,原来的体能老大难刘绍涛3000米跑一骑绝尘,爆冷获得第一名。据了解,该支队集智攻关推动训练方法创新,多措并举化解新兵训练难题,许多新兵的训练成绩单焕然一新。
深挖病灶 坚持问题导向
笔者了解到,战士们口中创新的训练方法是该支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的科学化组训方式。通过运用这套方法,能大幅度提升新兵体能成绩,助力训练提质增效。
此前,该支队作训科考核时发现,虽然很多新训班长成绩全优,但在组训任教方面却有“瘸腿”课目,就拿班长郭金华来说,有着丰富带兵经验的他,在训练单杠一练习课目上经验丰富,仅一个月,全班及格率就达到75%,但在3000米长跑课目中,全班及格率仅有50%。
同样是班长的卫鹏向笔者坦言:“我精通的课目,新兵学得快,效果也好,但其他课目成效一般。”
不仅如此,该支队作训科调研时发现,在新兵训练过程中,各新兵大队中都存在组训思路保守、训练理念陈旧等问题。
精准帮带 提高综合素质
“新训骨干不是全能选手,有特长,也有短板弱项,要让组训队伍强大,必须瞄准组合效能。让每一名骨干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一次研讨交流会上,新兵3中队指导员贾宜铮提出了对新训骨干“全面摸底、综合考量、各取所长、有机结合”的组训思路,这引起新兵大队长杜志国的兴趣。让有特长的班长教擅长的课目,不仅可以提高新兵训练成绩,还能激发新兵训练热情。
为此,他们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全面遴选优秀骨干担任课目班长,按照“突出专业、紧盯专项、分类专练”的原则,将新兵训练科目划分为上肢、下肢、核心、爆发力、耐力五大模块。全面挑选优秀骨干担任教练班长,再集中专攻精练,做到按课目负责、按专长施教、科学化组训。改变了以往“一锅煮”的老套路,取而代之的是量才授训、分科授学、精准授教,各尽所能,提升了新兵训练质效。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今年入伍新兵中挑选文化层次高、思维方式活、个人能力强、专业素质强的新兵走上班长骨干的助教岗位。发挥新兵专业特长,通过强弱搭配、结对互助的方式,达到提升整体训练水平的目的。
科学组训 破解伤训矛盾
来到新兵3中队,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新体能成绩的曲线图。指导员贾宜铮向笔者介绍,这张图叫新兵训练成长路线图。
“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撑,科学化组训将如虎添翼。”班长卫鹏告诉笔者,新兵万佳乐刚入伍时,由于体形较胖,3000米跑、单杠引体向上全部不及格。他们采取的对策是,先由班长负责减脂,再进行上肢与核心相结合,下肢与耐力相结合的方法,稳步提高训练水平。
先进的组训理念,提升了新兵训练质效。开训仅两月,新兵体能及格率比往年提升12%,伤病率一直保持为零,困扰部队多年的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症状的发生率下降92%。科学组训不仅提高了新兵训练成绩,还有效降低了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