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 宁
在地图上导航“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就会来到湖北省奥体中心办公楼。这所2019年9月开办的分校,就“藏”在这座办公楼里。湖北省奥体中心、湖北省体育职业学院片区内有9个省运动项目中心,小学阶段义务教育适龄运动员有百余人,这里的学生,不管是二年级的还是六年级的,都有另一个身份:优秀少儿运动员。孩子们每天上午在学校上文化课,下午到临近的场馆训练,这是湖北体教深度融合的成果。
作为光谷十七小的分校,奥体分校由光谷十七小的副校长兼任校长,并常驻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工作。文化教学按照公办小学要求,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管理,由光谷十七小统一派驻老师、统一注册学籍、统一教学管理。
为了保证学生训练、学习两不误,学校多元发力,打造学训并重的办学模式。奥体分校实行周一至周五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正常训练的教学模式,部分项目还开展晚间辅导答疑,解决了平时学习与日常训练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针对运动员外出训练和比赛多的特点,采用在线教学或录播课等手段,为运动员创造自学条件;对不能按时参加考试的运动员,安排其返校后补考,保证学习过程完整并督促运动员及时查漏补缺。在解决好长训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同时,针对集训队员流动性大的情况,奥体分校给予半年的学籍管理观察期,在此期间允许运动员人籍分离,在奥体分校借读,解决了集训队员文化学习难保障的问题,为成规模、多批次挑选运动员创造了关键性条件。在保障师资力量、学籍管理等软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硬件建设,购置了新款智能化黑板,配备了标准化的学生课桌椅,张贴了各种励志标语和温馨提示,营造了温暖、积极的学习氛围。
此外,奥体分校还实施标准一致的教学管理,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规范化,学校按照教育部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开足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同步开设了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班队会和阅读等课程,让奥体分校学生与其他社会学校学生一样,无差别学习。同时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奥体分校对照光谷十七小本部的要求,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上,奥体分校教师的备课、听评等环节与本部教师要求一致,考试结束后,也会同样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质量分析,改进教学质量。在学习管理上,学校制定了标准统一的运动员学生作业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管理上,奥体分校与本部统一安排教师在寒暑假参加专题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奥体分校运动员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共有近800名运动员先后在奥体分校就读,大部分学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社会小学中等水平,部分学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优秀水平,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运动员的训练质效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在“家门口”联合办学,学校解决了驻地走读耗时过长的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提升了训练效果;解决了自主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卸下了运动员学习成绩不优的思想包袱,提升了训练效率。孙雅楠、张佳桦等同学在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获得体操团体冠军。同时,后备人才的选拔渠道也得到拓宽。通过在“家门口”联合办学,兼顾了学习与训练,化解了学训矛盾,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更多的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项目中心进行专业训练,运动员的吸引力更强,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