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底线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是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遵纪守法即为遵守纪律和法律,也是中华体育精神中的底线要求。
一、遵纪守法的内涵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原则和底线,遵纪守法的内涵应该是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有着规则和道德意识。
崇尚公平竞争是遵纪守法的内核。对于体育运动来说,其目的就是不断地追求卓越。但是,如果竞争掺杂了不择手段的因素,不仅不是真正的追求卓越,还会被追究责任,影响自身和国家形象。因此,在公平竞争中,“公平”是前提,“竞争”是核心。崇尚公平竞争,也就是在公平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努力的训练,不断提升竞争力。
恪守比赛规则是遵纪守法的基本要求。中国人自古就对规矩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留下了许多经典论述,如《孟子》中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体育同样有自己的行业规矩,这也是促使体育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的保障。对于运动员来说,规矩意识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作为公民,运动员必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其次,作为体育组织成员,运动员必须遵守体育组织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最后,作为参赛选手,运动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运动竞赛规则。可以说,规矩意识是运动员成才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遵守赛场秩序是遵纪守法的重要体现。运动员遵守赛场秩序是确保比赛公平、公正、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作为比赛的主体,运动员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比赛的氛围和结果。运动员在赛场参加比赛,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需要与裁判、对手和观众形成一种协作互动的关系。“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是处理这些关系的重要原则。运动员应尊重裁判员的权威和决策,对裁判员的判罚保持冷静和理智,不采取过激行为或言语。对于出现的一些误判、错判的情况,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运动员应尊重对手。在比赛中,对手是共同追求卓越的伙伴,运动员应以友好的态度对待对手。运动员还应尊重观众和赛场工作人员。观众是比赛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应以礼貌和热情的态度回应观众的喝彩和支持,并在赛前赛后向观众鞠躬示意。对于赛场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安排,运动员也应积极配合,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二、遵纪守法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很多风尚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通过体育界的遵纪守法,可以为体育本身、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形象创造巨大的价值。
遵纪守法对于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体育事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为体育行业的公平竞争和良好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遵纪守法有助于维护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各方参与者都需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法律法规,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和真实。其次,遵纪守法有助于保障体育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体育行业涉及到众多参与者的利益,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通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确保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此外,遵纪守法还有助于提升体育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一个遵纪守法、秩序井然的体育行业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吸引更多关注。
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遵纪守法,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遵纪守法体现了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所有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尊重和遵守,这是体育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对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公平竞争是体育活动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公平原则的体现。通过遵守规则,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遵纪守法要求所有体育参与者必须在法律和规则的框架内行事,不得采取任何违规手段来追求胜利。这种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精神的体现,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此外,通过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遵纪守法,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要求,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体育参与者通过自觉遵守规则,能够培养出自律、尊重他人、诚信等良好品质。
践行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遵纪守法,可以充分展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在国际体育赛场上,我国运动员和教练员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法律法规,以诚信、公正的态度参与竞争,展现出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和体育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树立了我国体育界的良好形象。中国体育代表团始终遵守国际体育组织的规则和章程,尊重裁判员的权威和决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友好交流、互相学习。这种开放、包容、友好的态度,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友善和文明形象,也促进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此外,我国体育界还积极参与国际反兴奋剂斗争,坚决打击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和不良风气。这种对公平竞争的坚守和捍卫,不仅保护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生涯,也维护了国际体育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我国体育事业赢得了更多的声誉和尊重。
三、遵纪守法的实践途径
精神最终要落到实践。中华体育精神的遵纪守法,最终是要体现在运动员的竞技比赛中。因此,要培养运动员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以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比赛中。
倡导公平竞争,规范竞争意识。公平竞争是体育运动的基石,它要求所有参赛者在同等条件下,凭借自身的拼搏和智慧来争取胜利。这种竞争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提高比赛水平,也能培养人们的公平意识、规则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倡导公平竞争,规范竞争意识,需要强化规则教育,在体育教育和培训中,加强对运动员的规则意识教育,让每位参与者都清楚理解比赛规则,尊重并遵守这些规则。建立健全体育比赛的违规处罚机制,对使用兴奋剂、假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倡导道德风尚,通过体育明星的正面示范作用,以及媒体的正面报道,倡导诚实守信、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风尚。
坚持依法开展体育工作。依法开展体育工作,依法推进体育各项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行业依法治体的水平,是践行遵纪守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办事,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坚持依法开展体育工作,要完善体育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体育领域的法律法规,明确体育活动的规范和要求,为依法治体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在体育教育中加强法治教育,提高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体育活动的监督机制,包括设立独立的体育仲裁机构,处理体育争议,确保体育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重视优良赛风赛纪的培养。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展现了良好的赛风赛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体育代表团坚持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弘扬了体育道德风尚,赢得了广泛尊重认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可以说,优良赛风赛纪是体育精神的直观体现,它不仅关系到比赛的公正性和观赏性,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要持续重视优良赛风赛纪的培养。培养优良赛风赛纪,要将体育道德教育融入日常训练,培养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和职业道德,包括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提高裁判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确保裁判工作的公正性和专业性,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对表现出优良赛风赛纪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的双重机制。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遵纪守法作为中华体育精神中的底线要求,不仅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形象。弘扬遵纪守法,引领社会积极健康的风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为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