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7:健身视点
~~~——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巡礼(十七)
奉献 服务 健康 快乐
——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巡礼(十七)

  编者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组织作为关键力量,持续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加强对基层体育人才的宣传激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举办了“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2024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征集活动,以及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线上初评、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综合评定,结果近日揭晓。本版对遴选出的具有公信力、引领力和传播力的50名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50个活力体育组织和20个优秀组织单位,50个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案例进行全面展示,选树典型引领示范,鼓励更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

  熊涛:服务基层的“劳模”

  本报记者  轧学超

  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熊涛,多年来在全民健身领域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健身培训和志愿服务工作中。熊涛还身兼数职,不仅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还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术协会副主席、克拉玛依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

  自2005年起,熊涛便组织和参与各类培训活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劳模”。每年,他都会组织3场大型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活动,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项目站点负责人开展8场培训,年指导培训人数超2100人,涉及武术、健身气功等多个项目。

  在专业领域,熊涛不断深耕。在指导健身时,他会根据群众的年龄、体质和健身需求,将复杂的功法原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大家。2021年,在克拉玛依市健身气功·八段锦交流大赛上,他为300多名爱好者进行套路展示,并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赢得了现场一致好评。

  熊涛还积极推动“武术进校园”活动,在克拉玛依市的五所中小学开展传统校本课程,组建武术社团、舞狮社团等,共有800名学生参与。他将青少年武术表演融入学校的各类活动中,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生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熊涛也非常关注健身服务。依托自身资源,他创新组织了“克拉玛依市体育达人网络视频大赛”,吸引了160余名爱好者参赛,累计访问量达312680次,投票数151238票,带动直播课训练2700人次,微信群健身打卡1200人次。众多居家训练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其中70余件还参展新疆第四季“云健身运动汇”。

  凭借扎实的工作,熊涛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21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教练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三等奖等。熊涛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团队,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弘扬武术文化,让更多人通过运动收获健康。

  吴剑:用体育之光点亮和谐社区

  本报记者  顾  宁

  作为太极拳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贵阳市红林社区文体站站长,吴剑长期在基层体育指导岗位上默默耕耘与无私奉献,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为和谐社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吴剑曾担任过武术教练、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体育教学与指导经验。在工作中,他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展现出多才多艺、讲求实效、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方面,吴剑从不松懈,自1999年起,他三次参加体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并分别于1999年、2004年、2008年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三级、二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吴剑对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充满热忱,且成绩斐然。早在1992年,他在贵阳143厂技校担任体育教师时,就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公益少年武术班,连续5年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指导少年儿童进行武术健身运动。1997年,调任143厂离退休办文体专干的他,积极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门球、太极、健身球等体育健身活动,每天都带领大家进行晨练。

  2001年,吴剑开始负责红林社区文体工作并担任文体站站长。他积极组建社区文体健身队伍,先后成立了老年门球队、秧歌队、太极队、乒乓球队、健身球队、腰鼓队、舞龙队等10余支队伍。同时,注重培养文体队伍骨干,每年选派人员参加上级体育部门举办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在吴剑的带领下,红林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他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科学健康的太极、门球、健身球、乒乓球、健身舞等活动,如今社区每天参加晨、晚练的居民达300余人。他还十数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对社区居民进行太极、健身气功等晨练指导,每年指导居民晨晚练活动至少300天(次)。此外,他每年还面向社区离退休职工及居民举办新健身项目免费教学培训,调动了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性。

  在各类体育赛事和展示活动中,吴剑经常组织带领社区文体健身队伍参赛,且屡获佳绩。他个人也先后荣获2008年贵州省国防工业系统老年人体育协会先进个人、2009年贵州省老年人体育工作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体质监测探索体卫融合新模式

  本报记者  轧学超

  近年来,宁夏银川积极推进体卫融合,以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测定员为基础,通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志愿服务活动,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该活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已成为当地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几年间,银川国民体质监测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10次,服务对象涵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居民以及公园里的普通市民。志愿服务活动依托于配有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三个年龄段共27项国标体质监测仪器,以及亚健康检测设备和力量训练设备的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展开。

  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划分了体质测定室、亚健康监测室、报告解读室、科学健身指导及科普宣教等5个区域。根据监测结果,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帮助市民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并制定个性化健身计划,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健身意识和能力,也为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连续7年,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深入全市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体育公园等地开展国民体质监测。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参与体质监测的人数逐年攀升,从最初每年300人次增加到如今每年1000人次以上,累计开具运动处方6000余份。

  为进一步推广科学健身理念,当地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结合全民健身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健康知识大讲堂和户外公益性科学健身讲座,邀请专家指导市民科学健身。2021年,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还自筹资金采购国民体质监测一体机,市民可在测定员指导下,凭借“运动处方”利用体育中心场馆的设施开展健身活动。此外,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坚持每周工作日免费对外开放,并发放《银川市全民健身条例》进行科普宣传,累计发放2000份。

  去年5月,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新增人体成分、骨密度测试仪和力量训练设备等健康评测设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内容。同时,对5公里以内的社区人员、常态化锻炼人群和健步走协会人员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复测部分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体卫融合的探索中,银川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积极推动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合作,与医院联合打造运动康复诊室和“全民健身益站”,实施“银川市运动康复师培养计划”,形成了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新模式。通过开展运动康复指导公益课堂活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全民健身来“赶集”  科学健身新玩法

  本报记者  冯  蕾

  集科学健身指导、体育用品捐赠、现场交流互动、全民健身展演、有奖知识问答以及群众意见收集于一体的综合性“赛会”——湖北省全民健身“赶集会”志愿服务活动,以“六位一体”的模式,丰富了活动的内涵,提升了影响力和吸引力。

  湖北省全民健身“赶集会”志愿服务活动是在基层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建立的一项省级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目前已成为推动全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项活动由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与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共同发起并实施,自2022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年,共计12场,覆盖了全省多个市州,为基层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健身盛宴。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湖北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与湖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精心策划,广泛动员。从体育冠军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到社会体育项目教练员,他们共同构成了这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不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怀揣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将科学的健身理念和方法带到群众身边。

  “赶集会”活动现场,10个体育项目教学区错落有致,每个教学区都配备了专业老师和一定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耐心细致地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指导,让群众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简单易学且有针对性的健身技能。同时,全民健身展演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舞台展示的形式,群众不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体育节目,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健身知识。

  经过三年,“赶集会”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赶集会”活动推广了28个体育项目,还选派了123名教师和1500余名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展演体育节目144个,现场观众更是达到了5万余人次。这些数据彰显了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体现了其对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赶集会”活动还打造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五个平台”,即健身知识的宣传平台、群众体育的普及平台、民族体育的推广平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践平台以及基层体育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湖北省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经过积累沉淀与创新发展,“赶集会”已成为湖北省独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活动,被广大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誉为“科学健身的风向标、志愿服务的助推器、创新项目的展览会”。

  活力体育组织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提升专业技能 完善服务网络

  本报记者  顾  宁

  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双证上岗”方式,首创建立“体育类志愿者队伍”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目前在协会注册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经超过5.3万人,分布在深圳75个街道688个社区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

  据了解,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提升全市各个站点上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大力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2013年和2015年,协会先后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约,联合深圳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相结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这些基地具有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场地设施、针对性课程项目、社会体育活动调研功能。

  为了满足居民下楼就能找到服务点、出门就能得到专业健身辅导的需求,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动市、各区、街道、社区进行服务站点的网格化建设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网络。协会采用了“市级引领、市区联动”的方式,在积极完成市级单位委托项目的同时,为各区、街道、社区提供示范性服务,引领区级、街道站点规范开展上岗活动。

  在开展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活动的同时,建立“体育有约”活动品牌。2024年,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体育公益活动已经超过7456场。其中,4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活动,37场“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95场市民体质管理活动,320场科学健身技能指导活动,7000场基层公益指导活动……这些体育公益活动,地点覆盖全市各区,有力助推了深圳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浏阳市篮球协会

  打造篮球发展“全”字诀

  本报记者  冯  蕾

  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篮球协会(以下简称“浏阳篮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篮球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开创了浏阳篮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浏阳市民绘就了一幅“全民打球、全民看球、全民评球、全民爱球、全民追球”的幸福生活新图景。

  浏阳篮协在推进篮球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实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建设,通过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构建了涵盖裁委会、教委会、竞赛部、青少部、市场推广部等部门的完整架构,并建立了覆盖全市乡镇的分会网络,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建设,为浏阳篮球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浏阳篮协在赛事体系上的创新,无疑为浏阳篮球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创新举办了“全域、全民、全时、全赛制”的浏阳全BA篮球赛,这一赛事体系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篮球比赛,从新年杯到湖南省小篮球联赛,从追梦少年到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赛,再到三对三、机关运动会篮球赛以及乡镇(街道)篮球预赛和总决赛等,年均举办场次达到2000余场。通过这一赛事体系,浏阳篮协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篮球爱好者的需求,还成功地将篮球运动与烟花燃放、夜市经济、乡村旅游、特色餐饮及地方特产销售等深度融合,构建了多元发展的体育产业链。这一创新举措吸引了超过百万人次现场参与或观看比赛,引起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浏阳全BA话题更是登上了热搜,点击量超过3000万次。这一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浏阳篮球的知名度,更为浏阳篮球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青少年是篮球运动的未来和希望。浏阳篮协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篮球培训体系,并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青少年篮球赛事。这些赛事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成长的舞台和机会。目前,浏阳市在籍青少年篮球学员已突破六千大关,年培训量更是高达两万余人次。这些青少年球员在浏阳篮协的精心培养下,不仅球技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省市知名中学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篮球人才,为浏阳篮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篮球后备人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体教融合
   第07版:健身视点
   第08版:体彩天地
奉献 服务 健康 快乐
中国体育报健身视点07奉献 服务 健康 快乐 2025-03-13 2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