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运动员来说,除了要有过人的身体素质,还要有一颗能抵御压力的大心脏,奥运赛场更是时刻考验着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东京奥运会延期,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各个队伍都在努力帮助运动员调适心理,让大家正确应对变化,以强大的心理备战东京奥运会。专业人员进行疏导,教练、领队、队友疏解帮助,运动员自我调节……这些都为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顶住压力打出水平发挥了作用。
施廷懋学会与自己和解
本报特派记者 李雪颖
“选择也是一种力量。”说这话的时候,施廷懋已经选择在东京奥运会延期后留下,坚守在她的跳水女子3米跳板项目上。
作为大满贯得主,施廷懋早就可以“功成身退”,但是为了梦想和为国争光的使命,她继续出战东京奥运会。在30岁的年纪、在中国跳水“梦之队”始终保持高水平,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施廷懋成为留到最后的那个人。
7月25日的东京奥运会跳水赛场,施廷懋/王涵以326.40分的成绩摘得东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为中国跳水队顺利赢下首金。接下来,她还将与王涵形成单人3米板项目的双保险,力争捍卫冠军荣耀。
东京奥运会延期的消息曾经给施廷懋带来了很大影响,这个始料未及的意外状况引起了她烦躁不安的情绪,当时她甚至不能完成系统的训练。身边人给了她很多鼓励,特别是来自父母的关怀给了她很大动力。“父母知道奥运会对我很重要,很少与我联系。感谢他们帮我走出人生的最低谷,引导我、开导我、帮助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很多感悟,不仅仅是在跳水上,我还学到了忍耐、忍受,学会接受、接纳、和解。”
在父母家人、教练、队友们的帮助下,施廷懋学会和自己和解,并坚定表达了“选择也是一种力量”的信心和决心。当她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她感慨道:“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中国跳水队也都很不容易。能够让人变强的从来都不是金牌,是通往这块金牌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去直面困难、直面问题、勇敢战胜困难的勇气。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我觉得人在顺境当中做到相信自己很容易,但是在逆境当中同样做到相信自己并不容易,这个可能就是优秀和伟大的区别。”就这样,施廷懋重整旗鼓,一步步通过队内测验赛找回昔日状态,并顺利锁定东京奥运会跳水的首金,拿到个人第三枚奥运会金牌。 (东京7月26日电)
击剑队请来前辈现身说法
本报记者 王向娜
7月24日,东京奥运会第一个比赛日,中国姑娘孙一文一剑绝杀罗马尼亚选手、现女子重剑世界排名第一的波佩斯库,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斩获第三金。赛后,大家用“一剑绝杀震九州”来形容孙一文的惊险一剑,但孙一文却风轻云淡,直言自己“运气好”。要知道在两年前,孙一文就曾经上演过同样的戏码,在同样面对波佩斯库时一剑决杀对手夺冠!
其实,孙一文早在不知不觉间就练成了“大心脏”。国内赛场上,她也曾在最后一刻被对手追平拖至一剑决胜负的状态,但她都能在关键时刻拔剑而出,取得胜利。可以说,“运气好”的背后蕴含着强大的自信与稳定的心理。
“不要想结果,你就做好自己的技战术就好,有时候我根本想不到时间、比分这些事,只会想我的技术动作。”孙一文说。不受外界影响,专注于比赛本身,这是孙一文在心理上历练的结果,赛后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也是如此评价孙一文。
击剑项目偶然性大,也时常出现决一剑的情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养,在日常训练和大赛之前做好心理建设十分必要。训练生活当中,领队与教练员便成为运动员最亲近的心理老师,“亮哥(教练张亮亮)在日常训练时,除了把他的技战术传授给我之外,也总与我分享他在参加世界大赛当中的感受和各种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我想这在不知不觉当中都已经融入到我的训练和比赛当中,到赛场上也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恐惧。”男子花剑奥运选手黄梦恺表示。
伦敦奥运会冠军雷声在退役后转做女子花剑教练,他也时常面对女队员莫名地掉眼泪而手足无措,毫无办法,随着师徒之间的磨合,雷声一个眼神,运动员就能心领神会采用什么样的技战术,“陈情缘、石玥还有点稚嫩,但技战术与心理都在不断提升,未来值得期待。”雷声开始以自己的弟子为傲。
出征东京奥运会的击剑运动员当中,除了孙一文、许安琪之外,其余选手均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且年轻选手居多,受疫情影响国际赛事停摆,整体缺乏大赛经历和经验,出征之前,队伍为做好大赛前的心理疏导,激发队员参赛的信心和欲望,在奥运会前最后一个月的备战中,请了李娜、雷声、仲满这几位参加过奥运会,并有过成功经验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辅助人员走进队伍,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述他们的奥运经历和奥运故事,与运动员、教练员们展开座谈和交流,答疑解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增强了队员参赛的信心和决心。
女篮 精神生活双管齐下
本报记者 李东烨
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女篮格外重视精神建设,每次集训都会适时组织主题拓展活动,去过敦煌戈壁徒步,在大漠无人区挑战极限,也去甘南、川西重走红军路,亲身体会在艰难困苦条件下,红军战士如何坚守信念、冲破险阻一步步走向光明、走向胜利。在这些边远地区,中国女篮都会走进当地学校做公益捐赠活动,这种场景带给女篮姑娘们深深的震撼,也唤起了她们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争胜必胜的决心。
去年的奥运资格赛,与英国女篮一战中,助理教练贾楠对全队进行了动员,“球场如战场,上场就得拼和抢,准备好了吗?拼是什么?抢是什么?”包括主教练许利民在内的所有人高声回答:“准备好了,拼是防守!抢是篮板!”中国女篮的随队心理医生黄老师接着说道:“当一个人需要站出来的时候,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需要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此情此景,无不令人热血沸腾。
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对教练组正常工作和队伍管理提出很大挑战。封闭集训期间,中国女篮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一次观影会,每周六和艺术体操队进行互动,半天教跳舞,半天教打球,和食堂师傅们做好沟通,全队一起和面、擀皮、包饺子。在集训过程中,教练组还给全体队员做了心理测评,目的是倾听队员们的真实想法,了解每个人的困扰和焦虑,明确阶段性目标,探讨并优化个人应对策略。
东京奥运会女篮小组赛打响,队长邵婷表示自己会努力把奥运经验传授给年轻球员,她说:“只要踏上球场,就要专注于场上的每一刻,拼搏每一分球。”控球后卫李缘说:“球队会把压力化为动力,调整好心态,全力以赴迎接比赛。”许利民表示,奥运会上无论面对哪个对手,中国女篮都要把训练内容展现出来,把每个球员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打出中国女篮的特点。他代表全队表达了决心,他说:“我们希望在东京奥运赛场上,把中国女篮的拼搏精神展示出来,展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爱国精神,敢于挑战,不惧强敌,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