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5:全民全运
羽毛球关键词:圆梦

  本报记者 刘昕彤

  在十四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的赛场上,每块场地的发球裁判员面前都有两块透明的板子,分别对着两侧的运动员,上边有一条黑线,起初记者以为是对裁判的保护,后来才知道这是发球判定仪,对应世界羽联从2018年开始施行的发球新规:发球从“不过腰”到“不能超过1.15米”。

  不仅是发球判定仪在全国群众比赛首次使用,比赛的一切都是对标国际赛事打造的:进入场馆的动线设计、灯光打造、场馆信息化建设,十四运会的统一赛事标准和随处可见的视觉形象,技术官员的统一选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每一位来参赛的运动员只要一进场馆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真的站上了全国体育的最高舞台!这就是圆梦时刻!

  上一届全运会首设群众赛事,这一届全运会不少选手都是“四年磨一剑”,带着清晰的目标进行训练。重庆队队员赵凯欣和队友任建蓉这次拿到了B组女双的冠军,她激动地说:“圆梦了!上一届我就来了,拿了一银一铜,这一次换成了金牌。全运会对我们来说是最神圣的赛事,它的鼓舞作用也是巨大的,让大家看到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能站在全国最高舞台上。很多我的同事朋友听到我夺冠的消息除了替我高兴以外,还说下一届也要参加,我想这就是群众比赛的带动意义,让更多人为了梦想拼搏。”广西队男双队员黎起全说:“全运会给了我们业余选手专业级的享受,这个赛场是无与伦比的。这一次距离梦想还有一段距离,回去接着练,下次再来!”

  很多教练员在赛后评价运动员的表现都用到了一个词——“紧张”,而这种紧张无疑是因为这是全运会的赛场。甘肃队女双队员麻安莉说:“能代表甘肃出战就是一种荣誉,更何况是站在全运会的舞台上,确实有些紧张,但是更多的是激动,很多代表队的配置都是专业级的,给了我们一种莫大的激励。”据了解,绝大部分代表队这次都是采取和专业队“同配置、同保障”,也同样说明了全运会群众赛事的“高规格、同待遇”。河南队混双队员赵飞、李珊珊本职是油田职工和高中英语老师。谈到全运会时,他们说:“没想到平时喜欢打球,居然打到了全运会,还给我们配了省队的教练指导,除了技术水平有了提高,更感觉到群众比赛一样受重视。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段人生的高光时刻。”

  十四运会群众羽毛球比赛用十足的仪式感给了所有羽毛球爱好者一个圆梦舞台,离开全运会,中国羽毛球协会也在用多种方式给羽毛球爱好者创造施展自己的机会。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亿人拿过羽毛球拍,这是群众羽毛球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们积极举办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羽毛球赛、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全国羽毛球业余俱乐部联赛等全民健身赛事,同时推动羽毛球运动水平等级评定,鼓励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科学健康地参与羽毛球运动,推广户外羽毛球覆盖更多群体。相信未来羽毛球的参与人群会有更大的拓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全运聚焦
   第03版:全运赛场
   第04版:全运赛场
   第05版:全民全运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地掷球关键词:温暖
全运会诠释全民健身新内涵
乒乓球关键词:促进
羽毛球关键词:圆梦
中国式摔跤关键词:坚持
中国体育报全民全运05羽毛球关键词:圆梦 2021-09-28 2 2021年09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