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4:北京冬奥
融入中国元素 收获多方好评~~~
让工作人员在冰天雪地吃上热饭~~~
~~~
~~~
北欧两项世界杯利勒哈默尔站~~~
~~~——记国家速滑馆志愿者刘尚其
~~~——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志愿者王瀚洲
为中外制冰师搭好沟通“桥梁”
——记国家速滑馆志愿者刘尚其

  本报记者  李晓洁

  国家速滑馆志愿者刘尚其的任务就是为曾有过五届冬奥会经验的外籍制冰师马克提供翻译服务。在“冰丝带”,刘尚其被当作一名专业人士,和北京冬奥组委与国家速滑馆的工作人员一起,迎接各种挑战。刘尚其说,每当他看到运动员发自内心地赞美“冰丝带”的冰面和场馆设施时,自己也很自豪。而这也是作为冬奥志愿者独有的感受。

  作为北京语言大学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刘尚其在今年4月的“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中,第一次以一名语言服务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国家速滑馆,为制冰专家提供翻译服务。这已经不是刘尚其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了。在高中时期,刘尚其就跟随父母到养老院担任义工。上大一时,他报名去鲁迅博物馆当起了志愿讲解员。这些课外活动并没有耗费他太多精力,反而可以调动自己,充实更多知识。“比如我去鲁迅博物馆进行志愿服务,就需要增加文学知识积累,服务冬奥会就考验我的英语会话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能够帮助到别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刘尚其说。

  为了服务好“相约北京”测试赛,刘尚其一直在充实着自己。在参与这项工作之前,他对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并不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制冰工作,但这并没有成为他工作的障碍。上岗前,他查阅了很多专业书籍和网络文章,并背了大量的翻译词表和专业术语,慢慢了解了什么是比赛级别的冰面,运动员在什么样的冰面上才能滑得更快,专业性与日俱增。

  尽管北京冬奥组委为外籍专家聘请了专业口译人员,但作为志愿者的刘尚其依然会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中方制冰师与加拿大制冰师马克进行沟通。对于与马克的合作,刘尚其非常满意。他说:“北京冬奥会将是马克第六次服务冬奥会了,他是制冰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在‘冰丝带’,我们的沟通需要很多专业词汇,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随着我慢慢了解制冰的过程,我们彼此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准确和顺畅。所以我们俩的合作始终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他的专业和耐心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在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刘尚其的工作重点还是要做中外制冰师的语言“桥梁”。他表示,自己肯定要利用赛前这段时间继续补充“能量”,因为冬奥会的各项要求无疑更高,需要每个人都以最好的状态亮相。“可以想象,在冬奥会上,当‘冰丝带’最完美的冰面呈现给各国运动员时,会得到怎样的惊叹与赞赏。在那一刻,我们所有的付出和辛劳都更有价值了。”刘尚其笑着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北京冬奥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军体之窗
   第07版:全民健身
   第08版:体彩天地
“雪如意”体现绿色办奥理念
张家口古杨树赛区餐饮服务有温度
图片报道
超级定点揭幕赛新疆开赛
挪威名将里贝尔收获本赛季第三金
为中外制冰师搭好沟通“桥梁”
赴高山之约 燃冰雪之情
中国体育报北京冬奥04为中外制冰师搭好沟通“桥梁” 2021-12-08 2 2021年1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