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6:体坛时评·专题
~~~
~~~
~~~
~~~——关于成都高质量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思考和建议
赛事名城:成都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关于成都高质量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思考和建议

  陈冠伶

  成都市通过筹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学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赋能的生动经验,深度发挥体育多元价值和综合效应,将抓住赛事名城建设的新机遇转化为公园城市建设的新引擎,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以“赛”扬名,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是向全球充分展示成都蜀风雅韵公园城市形象的契机

  赛事名城是成都加快跻身世界级城市的新跳板。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具有参与广、对相关产业带动性和关联性强、对城市经济促进周期长、容易整体带动城市国际化等特点,一些先发城市往往选择举办国际赛事,作为城市国际化的动力和引擎。上海、深圳等综合经济竞争力靠前的城市,都将赛事的引领作用放在体育发展整体规划的突出位置。上海聚焦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总体目标,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目标。深圳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国际化进程,提出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将高端赛事作为推进体育产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赛事名城是成都加大培育发展动能的催化剂。“十三五”时期,成都成功举办99项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其中2018至2020年累计举办国际体育赛事67项。2019年高标准举办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创下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国际化水平最高、单次入境外宾人数最多的办赛纪录。当前,成都完成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阶段布局,成功申办2021年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五大赛事”,系列赛事将以其精彩的观赛体验、享誉四海的巨大影响和跨界联动的综合效益,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能级提升的强劲势能和经济转型的澎湃动能,也标志着未来几年成都与世界赛事名城相匹配的赛事体系建设将迅猛发展。

  赛事名城是成都加强厚植竞争优势的营养土。在成都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厚植宜居宜业优势的时代背景下,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将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已从“建立蓝绿交织公园体系、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提升文化旅游魅力”等方面作出了制度安排,大运会筹备过程中也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为后续以赛事功能链接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抢占世界城市网络关键节点,促进城市品质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舞台。

  以“赛”提质,成都具有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超能“量”

  强势的发展质量。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17亿元,经济总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全国所有城市第八位,已经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旅游、金融、物流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双流国际机场口岸和青白江铁路口岸两个对外开放口岸,航线实现五大洲全覆盖,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形成,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12家,国际友城和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04个,为赛事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的产业增量。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805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增加值297亿元,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52%,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430元,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增加值占体育产业比重分别超过65%和75%。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总部落户成都,体育产业要素逐步集聚。温江、武侯、双流3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项目落地,体育产业功能区、示范园区、体育服务综合体等逐步建成。设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释放体育产业发展潜力,体育产业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独特的文化容量。成都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盛。拥有源远流长的古蜀文明,4500多年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天府之国”久负盛名。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人文胜迹享誉中外。拥有天府神韵的文化传承,川剧、蜀绣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拥有开窗见绿的诗意栖居,世界最长天府绿道体系和全球最大“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荣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拥有近悦远来的独特魅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已成为城市亮眼的名片,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连续8年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

  以“赛”谋城,让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成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新引擎

  强化政府主推,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体育领域相关制度,修订《成都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研制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出台体育产业信贷融资政策、税费支持政策等配套政策,细化完善具体工作举措。加强氛围营造。策划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主题赛事,以及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大力推动体育赛事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营造“人人可参与、人人便参与、人人愿参与”的赛事名城浓厚氛围。

  坚持市场驱动,坚持市场运作。依托现有投资平台公司,或组建体育赛事管理公司,强化后续体育赛事市场开发统一管理,负责知识产权申请、赞助招商、票务管理、场地管理等事项。制定产业目录。加紧制定成都市体育赛事运营企业重点招引目录和培育目录,把体育产业纳入全市重点产业扶持范围,更好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支持多元参与。培育本土专业赛事执行机构,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赛事公司参与赛事筹办,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发展,促进优势资源要素流通对接。

  招引国际资源,加大合作力度。加大引入国外品牌赛事,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交流和宣传推介,打开建立窗口渠道,推动后续更多重要国际赛事品牌落户成都。链接优势资源。吸引国际著名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咨询机构落户成都或参与成都赛事经营活动,吸纳专业机构和优秀企业参与,发挥知名媒体和品牌赞助商作用。健全纠纷解决。加快引入权威性的体育仲裁资源,完善体育赛事纠纷解决机制。

  培育本土品牌,创新本土品牌。培育极具优势体现本地特色的精品体育赛事,如大力打造“天府龙泉山”赛事活动品牌,提升“熊猫杯”等自主品牌赛事体系的价值和影响力。开发赛事体系。结合“一带一路”“天府绿道”,以及西岭雪山、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冰雪体育、山地越野等时尚新兴赛事。依托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香城体育中心等一流场馆,常态化差异化体系化布局赛事活动。增速产业发展。树立“轻”体育理念,重点打造一批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赛事中心和核心地标,推动“体育+绿道”“体育+公园”“体育+康养”产业模式,带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和夜间经济发展,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快速发展。

  融聚体育文化,深植本土文化。融合天府文化的精神特质,挖掘提炼和培育发展具有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特色、成都风采的城市体育文化。坚持立足本土、开放引进,深植公园城市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别样精彩体育文化特质。培育文化创新。探索打造“体育+培训+活动+文艺”多元场景,推动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作品、体育文化品牌、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文化阵地的创新发展。鼓励支持驻蓉高校、企业和友好城市共同合作研发体育文化创新项目。焕颜文化能级。通过赛事知识普及、吉祥物和宣传用语征集等方式提升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充分利用全球顶级赛事的溢出效应和地标性场馆的聚气作用,重塑文化地理、优化城市功能格局。搭建体育论坛、交流互访等平台活动,传递彰显体育人文的城市形象,助燃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引爆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赛场纵横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体坛时评·专题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骑行越来越易行
无畏年龄 跑出最美夕阳红
让火热的露营发展更好
赛事名城:成都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体育报体坛时评·专题06赛事名城:成都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2022-10-11 2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