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4:球场风云
~~~
中超第六轮战罢~~~
总决赛次战浙江队主场再失守~~~
荣膺四月最佳球员~~~
道德品质高 文化素养高 运动水平高~~~
~~~
~~~
道德品质高 文化素养高 运动水平高
校园足球青训三十年结硕果

  本报记者 马艺欧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高中U17组北区预选赛上,有两支“三高”球队,一支是在香河赛区比赛的北京人大附中三高,另一支以“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名义在唐山赛区出战。以领队身份率队比赛的李军解读了“三高”的青训之道。

  1992年,全国第一家校园足球俱乐部人大附中三高正式创立。“三高”是国内体教融合的先行者、校园足球的兵工厂。已经毕业的历届三高队员,少部分成为职业球员,大部分升入大学。据不完全统计,三高俱乐部创立以来输出的各级国字号球员超过40人,而投奔中超、中甲的球员近80人。这一可观的数字,凝结着三高30年的足球心血。

  每逢毕业季,看到有的孩子明明有能力踢顶级联赛,却选择进入高校,身为足球人的李军会觉得有些惋惜。但另一方面,这位“三高人”对“三高”的理念又有深刻的认同。“足球圈不少人知道‘三高’说的是道德品质高、文化素养高、运动水平高,其实这三条要求是有顺序、有优先的。”他说,品德在每个行业都是第一位的,在三高俱乐部,“宁可让孩子不踢足球了,也得先做好人,读好书。”

  家长们对读书的意义各有主见,李军也有自己的观点。“队员在球场上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优秀的球员得有思维能力,才能快速解决场上的问题,控制比赛的局面。”他认为这也是国内球员普遍缺乏的东西,而且这种欠缺,文化课老师和足球教练都无法弥补,“这种思维能力根本没法教,你得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去领悟和运用。”

  根据他多年的观察,有的队员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了这种思维能力,“我发现他们通过认真学习文化、刻苦训练足球,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养之后,才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这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认为这才是足球最能让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东西,也是读书对踢球作用很大的有力证明。

  他相信一旦有了这种“足球思维”,文化学习也会如虎添翼。李军不仅相信“读书与足球互益”的观点,更深信校园对中国足球意义非凡,“全国那么多的校园里,真的有不少好球员,只是我们的培育方法和教练水平还有限。”他说,自己带过的两届球队中,初一入队时就能大致断定会有那么几个孩子能踢职业足球,但每个六年的轮回过后,走进职业队的总会多出几人,“我们教练也在反思,难道是咱看走眼了?”

  这个问题反复思量了很久,他所能找到的答案是:和职业俱乐部梯队相比,尽管培养目标、训练模式各异,但校园足球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比如队员随着文化素养更高,未来的选择余地更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专题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全民健身
   第06版:青少年体育
   第07版:体育产业
   第08版:体彩天地
国羽力争卫冕苏迪曼杯
北京国安主场战平天津津门虎
辽宁队步步逼近卫冕目标
老将阎相闯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校园足球青训三十年结硕果
欧冠半决赛打响
女超联赛武汉赢下关键战
中国体育报球场风云04校园足球青训三十年结硕果 2023-05-11 2 2023年05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