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组织作为关键力量,持续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加强对基层体育人才的宣传激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举办了“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2024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征集活动,以及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线上初评、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综合评定,结果近日揭晓。本版对遴选出的具有公信力、引领力和传播力的50名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50个活力体育组织和20个优秀组织单位,50个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案例进行全面展示,选树典型引领示范,鼓励更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
王静:自强不息的体育人生
本报记者 冯 蕾
身残志坚、心怀大爱的体育践行者王静,其自强不息的事迹在天津市乃至全国都广为传颂。
王静曾获天津市2018-2022年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以及2023年度天津体育优秀代表人物“全国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成绩卓越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对体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不懈努力。作为一名残障人士,王静深知体育的力量,她坚信适当地开展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强团结,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对社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王静非常重视文化体育活动。五年来,她先后组织了20余次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群众喜爱。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气排球运动因其球体轻、体积大、弹性好、不易伤人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天津市南开区排球协会会长,王静在推动“排球之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她参与承办了天津市职工气排球比赛、天津市金融系统气排球比赛、科技系统气排球比赛等100余项气排球比赛。这些赛事为气排球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气排球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也让更多人享受到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健康。
同时,作为天津市南开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王静通过引导、组织、宣传等各种方式,积极推进体育社区工作,致力于推动南开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发展。她组织了南开区广播体操、健身气功等群众比赛,积极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增强了职工体质,逐步形成了群众热爱体育运动、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生活。
王静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自强不息、什么是大爱无疆。
张凤桐:舞动青春 跳出健康
本报记者 轧学超
在天津市宝坻区,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为家乡的公益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他就是张凤桐。作为宝坻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主席,张凤桐在推动全民健身、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成绩斐然。
1996年出生的张凤桐,自大学毕业后,便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家乡村镇的全民健身工作中。凭借着对文体工作的满腔热爱,他组建了一支广场舞队伍。从最初仅有十几个爱好者,到如今队伍壮大至近千人,成员涵盖了十几岁的青少年到五六十岁的阿姨,他们活跃在宝坻区的各个舞台上,成为传播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亮丽风景线,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张凤桐带领舞蹈队扎根基层,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演出。每年,他们参与的活动多达20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无论是社区广场、乡村舞台,还是校园、军营,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每到一处,舞蹈队都能带来欢声笑语,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深受大家的喜爱。
除了日常的公益演出,张凤桐还积极参与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天津市宝坻区音乐家协会成立活动、百姓大舞台、中国文化遗产日评剧专场活动、全国第五届京东大鼓艺术节活动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舞蹈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全国、省、市级的一等奖、最佳编排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诸多荣誉纷至沓来。
张凤桐深知志愿服务责任重大。他认为,志愿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需不断学习实践,提升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
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张凤桐在专业领域不断进取,取得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1-3级教师资格证,以及国家级健身操舞教练员、国家级健身秧歌裁判员等多项专业资质。在道德修养上,他始终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引,以大局为重,将志愿者工作视为一项光荣事业,勇担社会责任,让全民健身的魅力传递到每一位群众身边。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把健身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本报记者 轧学超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柔力球协会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群众带来全新的健身体验,在养老扶幼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20年起,尤溪县柔力球协会的志愿服务活动便拉开帷幕,每天开展1次。志愿者团队构成多元,涵盖柔力球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教练员,二级裁判员,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他们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和乡镇村民。
为了让柔力球运动更好地普及,协会以当地紫阳公园为固定训练基地,在红卫场、大埔山、西门社区等地成立晨练组。根据地域特点,协会将城区和乡镇划分为22个晨练点,每个晨练点10至20人。协会把晨练点当作常态化教学点,每周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指导,及时纠正动作,确保最新的套路动作要领能准确传递给每位学员。
协会秉持“我运动我健康”“寓教于乐”的方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尤溪县老中青年健身队伍开展柔力球培训,丰富了当地群众的健身形式。此外,协会还精心挑选品学兼优的辅导员组成代表队,参加国际、国内各项柔力球比赛和展示表演活动,并积极与周边县市开展柔力球互动交流。
尤溪县柔力球协会始终坚持“政治建会、服务社会”的宗旨,主动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大力宣传和推广柔力球运动。在企业,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在幼儿园、小学,教授柔力球基本功;在梅仙镇半山村成立柔力球教学班,定期授课,培育乡镇老年人体育骨干。2016年,尤溪县柔力球协会荣获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全国柔力球推广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柔力球推广贡献奖。
据介绍,尤溪县参与柔力球项目的人数已超过500人,越来越多的企事业退休人员、自由个体工商户及乡镇村民在柔力球运动中收获了健康和快乐。尤溪县柔力球协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正持续为当地全民健身事业添砖加瓦,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传统特色体育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冯 蕾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一股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康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石家庄市藁城区太极拳协会作为这股热潮的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传统特色体育在藁城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石家庄市藁城区太极拳协会作为推广传统特色体育的实施主体,自2010年起,便在每年的4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间,坚持每天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这支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太极拳协会技术骨干、杨式太极拳传承人、太极拳拳友及爱心企业家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人数已超百人。截至目前,协会拥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0名、二级40名、一级10余名、国家级10名。这些志愿者不仅技艺精湛,更怀揣着对太极拳的深厚情感,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将太极拳的精髓传授给每一位学员,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为推进传统特色体育向纵深发展,他们利用建立的辅导站点,选拔有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进行教学。目前,协会已在藁城区设立了12个较为系统的习练站点,覆盖多个村镇和社区。这些站点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场所,让更多人享受到传统特色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更成为太极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为了确保群众能够“学得会、留得住、乐推广”,协会坚持学练结合,常年教授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健身功法等。通过循环复习、纠正、巩固、提高的方式,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如今,在藁城区,从农村到城区,从机关到学校,每天习练太极拳的群众已达数千人。他们不仅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更在无形中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
此外,协会还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活动和竞赛,如河北省全民健身“5个100”最美系列展示活动、藁城区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太极项目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协会成员的风采,更提高了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协会将继续秉承“传承文化、服务群众、促进健康”的宗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为推动太极拳、健身气功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传统特色体育在藁城区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活力体育组织
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
引领基层体育实践新风尚
本报记者 冯 蕾
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是西北五省区首家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致力于推广和组织铁人三项运动在宁夏的发展。
协会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便积极组织各类铁人三项赛事,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参与。这些赛事为铁人三项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促进了体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宁夏的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在发展铁人三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将青少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力发展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培养更多优秀的铁人三项运动员。目前,协会已拥有持证教练及一级裁判员二十余位,他们为青少年铁人三项运动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作为地区内体育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20年起,协会开始举办青少年铁人三项锦标赛。每年,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少年运动员齐聚一堂,在游泳、自行车和跑步三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展现他们的速度、耐力和毅力。赛事的成功举办,激发了青少年对铁人三项运动的热爱和追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青少年铁人三项锦标赛外,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还连续八年主办了青少年铁人三项夏令营和冬令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孩子们不仅学习到游泳、自行车和跑步的技术,还学习到如何制订训练计划、营养摄入和运动恢复等相关知识。这些营地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的活动对参与者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当地社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通过这些活动,协会成功地推广了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为宁夏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以其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承诺和对社区的积极贡献,努力成为活力体育组织的典范。未来,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计划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铁人三项运动。同时,协会还将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铁人三项运动的发展,为建设健康、活跃的社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太极拳协会
三十载传承凝聚体育力量
本报记者 轧学超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有一支历经三十载岁月沉淀,依旧蓬勃发展的体育团队——昌吉州太极拳协会。自1994年正式注册成立以来,协会始终扎根基层,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不懈努力,已然成为当地体育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
昌吉州太极拳协会承担着对七个县市的太极拳协会及州直13个活动站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工作。三十年间,协会秉持着以人为本、和谐团结的理念,坚持组织晨练活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创立之初的寥寥数十人,到如今登记在册会员近2000人,参加晨练人员达3000余人,活动站也增加至30余个。
三十载春华秋实,协会收获了累累硕果。1996年,协会荣获自治区体委授予的“全民健身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协会中心活动站更是一举斩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全国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站”,以及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全国推广简化太极拳先进单位”两项殊荣。多年来,协会还多次被当地体育总会评为“体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在竞技赛场上,自1998年捧回“永升杯”起,协会便在全疆各项大赛中屡获佳绩,连续多年夺冠,在全国和全疆赛事中,共荣获集体奖杯19个、奖牌134块、奖旗2面,个人单项比赛更是揽下金牌356枚、银牌196枚、铜牌136枚。
为推广太极拳运动,协会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不仅多次举办“天山论剑”邀请赛、组织全疆和全州太极拳比赛,还坚持每年8月8日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并持续推进太极拳进社区、进校园,让更多人感受太极拳的魅力。同时,协会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近5年来,通过举办多期太极拳教练员骨干辅导晋级培训班,为县市基层协会培育了大量专业人才。截至目前,全州已培养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裁判员和太极拳教练员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