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武 寇政华 陈金平
从“训练尖子”转变成为“优秀带兵班长”,走上讲台传授分享自己的经验,曾蒙眼顺利通过多个障碍……他就是武警部队优秀人才、曾任武警黑龙江总队牡丹江支队教导队队长、现任参谋部作训股上尉参谋的吕灵杰。
在吕灵杰军体教学的15年中,他创新探索多种军事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大幅提升训练质效,支队官兵整体军事素养得到全面强化,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精武尖兵”。
吕灵杰也多次被总队表彰为“优秀四会教员”,是总队名副其实的“军体大拿”。
率先垂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
训练场上,吕灵杰如行云流水般翻越障碍,动作一气呵成。“1分55秒,不愧是‘军体大拿’!”吕灵杰以优异的成绩跑完400米障碍,现场官兵无不鼓掌赞叹。
“‘英姿’不减当年,靠的是坚持不懈的扎实苦练。”入伍以来,吕灵杰始终坚持强化军体训练,保持着良好的身体机能。即便有时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吕灵杰依然会给自己“加餐”:每天午饭后,他就自觉跑到训练场练器械、跑障碍;每晚熄灯后,别人做“三个一百”,他做“三个五百”,宿舍里最后一个上床睡觉的,永远都是他。
执教期间,吕灵杰坚持“练别人先练自己”的教学理念,每次授课前,自己都要先练几遍所教的课目,反复熟悉所用的训练器材和设施,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学方案,这样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同步巩固了自己的素质水平。十几年来,吕灵杰在各级组织的军事运动会及军事比武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400米障碍、单杠器械练习等项目上曾连续多年保持第一。
与时俱进 革新教学方法
吕灵杰刚担任教员的那几年,部队训练方法还基本都是“老三样”:俯卧撑、仰卧起坐和蹲立起,但在一次授课时,他发现“老三样”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官兵的训练需求。
在示范讲解完单杠二练习的上杠和卷腹的动作要领后,他按照传统的“先辅助、再分解”教学计划组织官兵进行练习,但训练效果却超乎他的意料:有些人能够顺利完成训练,而有些人却要么上不了杠,要么卷不起腹,几堂课下来,训练都没有明显进展。通过课下与官兵沟通交流,吕灵杰发现,官兵们的生活习惯、生理状态等客观因素不尽相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行不通。
为打破瓶颈,吕灵杰决定“取百家之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手段,积极向地方体育大学老师和教练取经,学习新一代体育教学思维,并利用教练员集训等时机与其他单位教员交流研讨,汲取多方教学经验做法,共同探索军体教学训练新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向战练兵 教学向实战化跃迁
前几年,吕灵杰讲授“武装通过障碍”,由于对该技能课目在实战运用的情况了解不多,吕灵杰上起课来总感觉“战味”不够,官兵们听得也是一知半解。
“要想让官兵学有所用,授课就必须有‘硝烟味’。”吕灵杰深切感到,越是脱离部队一线,教学的意义就越是偏离,军体教学只有紧贴部队实战需求,紧贴遂行任务实际,才能真正做到“聚焦实战搞教学,围绕打赢育人才”。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吕灵杰来到各个基层中队进行调研考证,与基层官兵同生活、同训练,并同时思考军事体育如何从课堂教学向实战化运用跃迁,让“向战练兵”的教学理念得到检验和运用。
回到教学岗位后,吕灵杰将自己来到基层后的经历与思考带到课堂,官兵们在强化体能技能的同时,实战意识也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