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江泽红 刘彰
近年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积极探索军事体育训练特点规律,坚持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总结出“鼓励+陪同、计划+量化、合训+分层”三种训练组合“套餐”,确保官兵训练科学、安全、有成效。
“鼓励+陪同”
用信任的眼光锻造合格战士
3月下旬,某中队被抽考参加支队季度军事体育考核,入伍时身材瘦小、军事体育成绩门门靠后的上等兵李龙,出乎意料地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让很多老兵竖起了大拇指。
自从李龙入伍以来,班长黄静就发现了他在军体方面的短板弱项,跑步时步幅偏小、器械训练力量不足,长期成绩靠后更是让李龙产生了畏惧训练和自卑心理。
问题不摆不明,道理不说不破。黄静根据李龙的情况,耐心鼓励,引导他树立信心,摆脱心里阴影。每次军事体育训练,黄静都陪着李龙一起训练,给他讲方法、教路子。步幅小,那就鼓励他练强心肺能力和腿部肌肉群,加快跑步频率以提高成绩。基础力量薄弱,那就鼓励他循序渐进,从俯卧撑做起,不断进阶到哑铃、杠铃等器械训练,提高基础力量。
“针对李龙这类长期后进,缺乏自信的战士,就是得采取‘鼓励+陪同’的训练方法来培塑信心,提高成绩。”谈起李龙的进步,黄静说到。
看到李龙的进步后,班长骨干纷纷效仿,最近的一次3000米考核中,该中队80%的官兵成绩有了提升。
“计划+量化”
用欣赏的眼光打造比武尖兵
“冲冲冲,破纪录了!”在一阵阵加油呐喊声中,中士赵学俊冲过了30米×2蛇形跑的最后一根杆,考核人员按停了计时器,17秒10,中队新的纪录诞生了。
而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队“计划+量化”的创新训练模式。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备战比武的赵学俊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训练,看着久久不能突破的成绩,着实急坏了负责比武的排长冯雷。
训练只有适应官兵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官兵成绩。作为入伍8年的老兵,赵学俊的军体成绩一直在中队保持第一,可与其他单位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天在落实训练计划的基础上,还要完成30组100米跑,50组蛇形跑和60组负重深蹲……”为了提高成绩,冯雷开始给赵学俊量化加餐。
“计划式训练让我保持原有水平不后退,量化式加餐则让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突破。”明白了冯雷的一片苦心,赵学俊开始严格落实。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赵学俊的成功经验在该支队得到了广泛推广。野外综合训练场,某大队群众性比武竞赛中,二级上士杜文彬刚刚完成3000米跑,立马又投入400米障碍比赛中,并且双双获奖,而成绩的取得便是得益于“计划+量化”训练法。
“分层+合训”
用发展的眼光提升整体实力
“太棒了,我终于进入优秀组了。”当3月份军事体育考核成绩公示后,下士江洋激动地说到。而想起自己一个月前器械训练只是及格水平,导致总评成绩仅是良好,江洋也是一阵感慨。
“‘江洋式’官兵在中队不算少数,如何让大家消除短板实现全优,这是当前军体训练的主要问题。”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指导员韩登财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我觉得应该采取‘分层+合训’的方法,按照官兵个体差异,依次分为及格、良好、优秀,当成绩达到上一级标准即可进阶,直至所有人员达到全优。而此时便可进行全中队合训,实现个体全优到整体全优的转变。”排长王宝宝说到。
说干就干,大家在中队长梁孝兴的带领下将全体官兵进行分组,明确责任人,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让同一水平的官兵一起训练,不仅能达到互相竞争的目的,还能实现共同进步,这是双赢。”得知这一训练方法的该支队领导说到。
目前,该支队季度军事体育考核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武装5000米考核现场,该中队官兵自觉形成一个个小组,互相鼓励,互相竞争,最终所有人员成绩均达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