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宏
手榴弹投远投准有机结合、掩体构筑全程导调“敌”情……近日,第77集团军某旅依托野外驻训场环境展开年度军体运动会,一场体能、技能、实力结合的较量在川西高原上演。
“此次军体运动会,我们融合《军事训练大纲》和《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进行科目设置。”该旅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以往不同,此次军体运动会在课目设置上更重实战,在环境导调中贴近实战。利用近似任务地域的驻训场展开军事体能训练,以实战化军事训练,提高练兵备战质量和水平。
硬科目 考“体”也考“战”
“早就知道这次设置的科目很硬,却没想到这么硬。”运动会筹备阶段,“猛虎红八连”连长张晓东看着机关下发的方案感叹道。
展开方案,笔者从繁琐的单科目内容中直观感受到了“硬”的含义:5公里越野中包含了丛林穿插、定向越野和武装攀岩;弹药搬运场地设在不规则战壕……几乎所有的科目都进行了难度升级。
“比硬科目,才能验出真水平。”该旅火力科长黄磊坦言,军事体能训练是夯实战斗力基础的重要一环,更应该紧密和战场相连。
比赛开始,面对难度骤增的综合科目,不少被寄予厚望的“种子选手”铩羽而归。爆发力超强的某营上等兵百合提因协调性差,在弹药搬运科目中面对蜿蜒狭窄的壕沟步履维艰。走下赛场的他感叹:“单科目再强,也适应不了战场需求,在后续训练中,我要瞄准短板下功夫,尽快补上战斗体能的缺陷。”
设“敌”情 把赛场当“战场”
“敌情意识差,且未投中靶标,出局。”在手榴弹投掷课目投出60米远距离的某营中士王昌盛,因准度差和敌情意识不达标,首轮就被淘汰。原来,此次手榴弹投掷课目一改往常单纯比投远的设定,而是将投远与投准有机结合,在投掷线延伸的30米至70米45度角的扇面内,不规则设立了十几个直径1.5米的地环靶模拟“敌”火力点,更考验官兵的敌情意识。
据了解,为联通赛场与战场,包括战伤搬运、掩体构筑等在内的大部分课目,都将敌情背景贯穿始终。官兵们在紧张的竞技环境和高强度的体能消耗中,还要保持绝对的敌情意识,实现从单纯体能竞技到融合实战技能的观念转变。
笔者在后续比赛中看到,参赛官兵纷纷集中精力应对敌情,将实战技能用在赛场。在手榴弹投掷现场,某营二级上士王朝伦分别采取卧姿、跪姿、立姿投中30米、40米、55米处的相应靶标,并及时进行有效规避,拿到全场最高分;在战伤搬运赛场,某营中士杨斌不断根据敌情导调,连贯运用侧身匍匐、拖拽、掮法等搬运法在1分16秒内将“伤员”转移至安全位置并展开急救,获得该科目冠军。
严标准 育“能”更育“魂”
“前方敌火力点扫射,全员呈半卧式继续构筑。”掩体构筑场上,官兵们才构筑出10公分高的挡墙,裁判组就给出情况。长时间半卧式构筑,不少官兵感觉腰腿酸麻、手臂胀痛,刚忍不住调整姿势,便立即被判出局。
“战场上可能出现任何情况,顽强的战斗精神不能丢。”该旅作训科负责人谭博向笔者介绍,通过严格裁定,让官兵在“战场”环境压力下坚持完成科目,是提升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
复杂的情况设置、严格的裁定标准,既是对参赛官兵的检验,也是对其他官兵的教育。中士王庭书坚持半卧式构工事直到完成比赛,导致腰腹和左肘被刮蹭得血肉模糊。某连指导员田勇目睹后,对笔者感慨道:“直面战场、打赢战争是军人永恒的课题,这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体技能,还要过好战斗精神关。”
据了解,自进驻雪域高原以来,该旅就将军事体能训练列入年度重点工作,采取科目结合、环境模拟进行实战构设,实现训练中的体能、技能、智能和战斗意志的有机结合,为遂行任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