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5:全民健身·专题
深度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培育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武汉体育学院赵富学教授独著的一部体育学专业力作。该著作系统阐释了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是我国首部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结合中国学生体育学习特点,系统研究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著述。《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获得了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湖北省体育学界首次拿到的一项一等奖,具有历史突破性。该著作的支撑性成果《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该著作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架构,其主要理论与实践程式指导体育教学团队分别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由该著作引申形成的、赵富学教授领衔的共计18篇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等CSSCI来源期刊,平均被引数为61,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围绕该著作提出的“培育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题,赵富学及其团队在第十一、十二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一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中,作专题报告12次、墙报交流9次;面向全国高校体育院系、研究机构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专题讲座40余场;与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中青年学者,组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校际研究团队,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同时,该著作被十余个高校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科研团队作为指导用书,指导团队参加与“体育核心素养”主题相关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等活动,反响积极。该著作目前为人民出版社体育类著作的畅销作品,2年的累积销售量已达6000余册,其核心观点受到了广大体育理论研究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研究生、体育管理者等不同读者群体的肯定。

  该著作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课程改革特有规律的体现和内在驱动的结果,其内涵在“双基、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是国家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点和起点,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中国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重心和焦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结构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在阐释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课程化问题、解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理论架构和预期问题、厘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部结构诸要素的关系及其课程转化问题、创新基于课程改革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范式与案例等方面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研究过程中,该著作选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引介、分析和比较发达国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推行的结构体系与经验特征;按照学科结构理论的原理和要求,界定符合我国体育学科特点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探讨其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从学生-课程-教师的角度,按照其对应的能力化-课程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结构,探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化处理的方式,阐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化处理的机制和路径。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注重从社会交际、教育、健康等不同视角观测与设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通过发掘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比较国际经验、总结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优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形成的、贯穿于整个学段的、适应学生终身体育且能对学生身心产生持续影响的、面向学生成长全程的必备道德品质和关键运动素质与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体育品德与修养、运动兴趣与能力、健康行为与习惯、运动品质与意志4个组成要素。运用学科结构理论,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型研究与设计思路,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分为4个领域,并设15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该著作指出能力化是引领与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在“能力本位”的视域下,体育品德与修养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运动兴趣与能力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健康行为与习惯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延伸;运动品质与意志是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保障。课程化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联系“学生-能力化”、“教师-专业化”、“内容-系统化”的重要介质。通过情境生成、复合需要、规划研制、活动设计、反思评价5个环节,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化机制,可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化处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实践路径。专业化是建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时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立德树人”育人方向的指引下,通过体育教师的主体性建构、改进常态教学、开展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提高不同体育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等方式,可以保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构的质量。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指出,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领域展现着自身独特的育人价值,未来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一是我国在经过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之后,健康类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健康素养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研究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以及培育方法,将会与健康素养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要通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本身,使学生理解不同的体育学习价值观、体育学习态度与信念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影响,而且也会使学生明确健康安全的身体活动对个人及社会群体健康意识和取向的影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将与健康素养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信号,而且对整个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导向也将是一种有意义的暗示。二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将会系统解释学校的体育学科教学,丰富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合作方式与路径,使家长认识到学校体育育人效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学生在家校体育合作的背景下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研究素材选取将聚焦于家校体育合作方式在促进学生自身体质、体能改善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将体育学科中形成的诸多优质素养有效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乃至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具备成为健康、合格、充满活力的社会成员的能力。三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融入到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是开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起点,将来研究也不会背离这一轨道。只有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与体育课程结合起来,其研究结果才有价值和意义。在未来,我国研究者在进行这个向度研究时,将会充分考虑到国家层面学校体育政策和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预期与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可以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进行高质量交叉,产生一系列纵向与横向研究成果,为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改革提供新的指向。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提出,体育学科在我国学校教育领域的顶层定位是处于较高位置的,体育课程改革也确保了体育自身的学科性,与其他学科之间既有区别也有一定联系。在长期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体育人文与社科知识的教授,对学生体育运动与健身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从文化、科学与教育的视角体悟体育学习的真谛,升华学生的体育情感,提升学生的运动文化素养与体育学科能力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也是体育学科的价值导向,只有通过体育学科育人过程的展现才能达成。因此,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体系与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问题非常多,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探讨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过程中的系列问题,需要依据中国学生的身心特点,按照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规律,选择恰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结构特征、体系构建、实践探索等内容,进一步更新研究方法与拓展研究视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球场风云
   第05版:全民健身·专题
   第06版:理论前沿
   第07版:青少年体育
   第08版:体彩天地
河北骑行热彰显“体育+”效应
福建省自行车联赛长汀站落幕
深度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培育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体育报全民健身·专题05深度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培育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022-12-13 2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