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体育报
05:各地风采
内蒙古延伸场馆服务触角 护航群众健康生活

  本报兼职记者 黄璐超

  在满眼绿意的体育公园内结伴锻炼、在家门口的健身步道上轻快晨跑、一键预约轻松完成场馆预定……内蒙古群众拥有更加多样的健身打开方式,运动快乐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近年来,内蒙古全民健身设施大幅增加。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连续两年每年安排1亿元,引导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大力推动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2022年共开工建设体育公园9个、健身步道1191.6公里。包头市先试先行,对30个既有城市公园实施提档升级,植入体育元素,在赛罕塔拉城市公园中建成内蒙古第一条10公里塑胶健身步道。呼和浩特市建设各种类型绿色步道共600公里。乌海市开工建设可举办国际性和全国性大型赛事的沿黄43公里马拉松赛道、7.1公里植物园健身步道。各地纷纷探索数字体育和智慧场馆建设新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体育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群众高质量运动健身新平台。 

  “现在来内蒙古体育馆打一场球非常方便,‘蒙享动’和‘蒙速办’都能订,全程都不需要人工办理业务”。张国军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每周都会约上亲朋好友到内蒙古体育馆打羽毛球,他说,智慧化运动服务都让他枯燥的退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与场馆服务融合发展,内蒙古体育场馆服务中心结合场馆服务、运营、管理经验,探索场馆智慧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依托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持,不断延伸智慧化和便民化服务触角。开通体育场馆自助开场服务,实现健身群众办卡、充值、预约、开场全流程全自助办理,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感。下一步,内蒙古体育场馆服务中心将持续免费为全区体育场馆提供智慧化场馆管理系统,推进场馆智慧化升级,助力全民健身智慧化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36个、全民健身中心32个、多功能运动场103个、滑冰场33个、健身步道335公里。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将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推动形成全民健身“一盘棋”发展格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去哪儿健身”,构建全面覆盖、均衡完善的保障体系。实施新时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推动“15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增加农村牧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旗县体育健身设施供给,加大“一老一小”和冰雪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整合需求端、运营端、监管端资源,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和智慧服务数据互联,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全民健身服务,让群众在享有全民健身快乐中看得见变化、触得到温暖、摸得着幸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社
Copyright © right 中国体育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赛场纵横
   第04版:赛场纵横
   第05版:各地风采
   第06版:健康快车
   第07版:军体之窗
   第08版:体彩天地
深圳福田创新建设“空中体育中心”
专家名师为河南教练员“充电”
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活动启动
内蒙古延伸场馆服务触角 护航群众健康生活
广东省青少年校足联赛大学组总决赛揭幕
湖北省社区运动会示范赛开赛
广东省风筝锦标赛阳江举行
中国体育报各地风采05内蒙古延伸场馆服务触角 护航群众健康生活 2023-03-22 2 2023年03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