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龙 遆张锋
6月的燕赵大地骄阳似火。近日,在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训练场上,官兵们正在紧张进行通过300米障碍、18米抓绳上、综合战斗体能等课目训练。
该支队领导向笔者介绍,近几年来,该支队高度重视训练安全工作,积极探索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训练伤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今年实战实训强度进一步加大,但训练伤病率不升反降,官兵训练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群策群力找问题
“李志远,400米跑,58秒。”随着指挥员报出考核成绩,大家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谁能想到,去年的他还在为摔伤了腰不能参加训练而苦恼。
“像李志远这样的同志,我们大队中并不是个例,部队调整改革以来,随着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难度的不断变化,官兵在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单位训练伤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一时间成为了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痛点’。”该部大队长赵春磊说。
“据不完全统计,支队伤病号中,训练伤占75.4%,而在训练300米障碍、400米障碍受伤的就有10余人。”支队党委议战议训会上,大家群策群力剖析原因。一致认为,大部分训练伤是因为训前准备不到位、训时不科学、训后放松不及时,基础力量不达标就进行高危课目训练,拔苗助长导致疲劳性损伤。
“如果光是训练就出现这么多的伤病,哪里还谈得上能打仗、打胜仗?单位要发展必须解决训练伤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支队长张岩波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支队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解决伤病高发频发问题,为部队建设发展提供良好训练环境。
多措并举寻突破
如何将伤病率降到最低?支队通过分析伤病号来源、程度、现状,归纳梳理责任落实到相关业务科室,多措并举下大力遏制伤病号频出问题。
笔者了解到,该支队新年开训第一课,就由参谋长徐春德以训练安全为题给全体官兵作辅导授课,他根据身边的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强调安全制度防护、安全措施防护、自我安全防护意识的重要性,精彩的授课得到全支队官兵的一致好评。
支队还根据训练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300米障碍、18米抓绳上、轻武器实弹射击、攀登等高危训练课目组织程序进行规范统一,组织官兵示范观摩,并将内容制定成册下发基层学习,训练场上的安全制度牢牢根植于官兵心中。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该支队形成很多做法:落实训练监察,压实安全责任;巧用安全员,定期排查安全隐患;配发康复器材箱至特战小队,简单康复理疗不出屋;常态与驻地白求恩和平医院等建立保障联系,满足快捷就医治疗的同时也形成来队宣讲的常态。
科学组训谋提升
“训练伤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其预防意义远大于伤后治疗。只要坚持科学组织训练,就能将训练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作为一线带兵人,我们理应把每名战士都带成好兵,培养成优秀的战斗员。”支队政委权光勇说。
该支队通过联系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军事训练伤防治专家组,为官兵进行健康评估和医学干预,着重为特战队员进行骨密度测查、敏捷度测试、康复训练等,并逐人提出健康管理方案,普及常用训练技巧,并在训练场有针对性指导开展训练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通常表现为:髂胫束与股骨外髁结构性摩擦引起膝关节外侧疼痛……”前不久,支队邀请了武警后勤学院军事训练医学教研室王大宁教授为官兵进行预防训练伤的辅导授课,重点围绕“跑步膝”“骨膜炎”的原因、症状、自检方法、预防治疗措施进行讲解。课后,无论是组训者还是受训者都收获颇丰。
据了解,随着各项举措逐一落实,支队的训练伤病率明显下降。曾经因为伤病困扰的官兵,现在多数已活跃在训练场上,有的还在各类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该支队负责人表示,他们还将继续抓实抓细措施落实,探索更多惠及官兵训练伤防治举措,真正让官兵轻松投入练兵备战,加速提升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