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雷 罗洪富 杨蓁
“及格率提升5个百分点!”捧着一份新兵军事体育训练结业考核成绩单,新疆军区某综合训练基地主任袁宝华喜上眉梢。今年上半年新兵训练,基地新训骨干创新组训模式,为每名新兵制定专属军事体育训练计划表,不仅实现“骨折零伤病”,还为他们军事训练课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依据身体机能 创新训练方法
作为新兵的“启蒙老师”,新训骨干能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兵训练质量效益的好坏。今年开训之初,该基地将以往承训万余名新兵身体机能数据进行汇总,依据《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和基地汇编的《新兵军事体能训练指导手册》,运用人体生理学、运动康复学、运动轨迹流程、肌肉发力模块等多种学科,把新兵体能训练细化为“有氧训练”“组合长跑练习”“腹部练习”等8大类64项训练内容,新兵训练前,在体质检测仪上对身体机能进行评估,新训骨干结合生成的专业数据,制定每名新兵专属的60天训练计划。
“打牢官兵军事体能基础,对未来遂行实战化任务起到关键性因素。”谈及创新训法的原因,袁宝华告诉笔者,部队机械化、信息化程度提高,对体能的要求不降反升。快节奏、大范围、高强度的战备任务,特殊的作业环境和空间,都对官兵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笔者了解到,以某高炮专业炮手为例,要想达到及格标准,不仅需要受训者拥有足够的手臂力量,还要有一定的身体协调性。一份统计结果显示,在实装操作训练中,80%以上的课目都需要受训者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才能达到大纲规定水平。
增加趣味科目 激发训练热情
新兵孔令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的手臂肌肉较为发达,但背部、肩部等其他部位肌肉缺乏训练,每次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结合孔令辉的身体机能特点,新训骨干何石磊把训练动作细化为“学习阶段、适应阶段、累积阶段、冲刺阶段、恢复阶段”6个部分,重点纠正孔令辉的发力肌群,寻找背、肩、臂、核心发力平衡点,利用哑铃、杠铃、握力器、臂力器等辅助器材进行力量激活。借助跳绳、新疆舞、跳跃击掌等动作进行协调性练习。两周的练习后,孔令辉达到及格标准。
新兵体能训练,增加趣味性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基地还将新疆舞、拳击操、壁虎俯卧撑等趣味内容融入体能训练,同时借助划船机、动感单车、抡大绳等辅助器材开展小评比、小竞赛,激发新兵训练热情。
注重运动恢复 提高训练效益
翻开基地新兵军事体育训练计划表,上面清清楚楚地标注着新兵每天的训练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体能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做了调整:不仅严格规定了单组训练的次数上限,增强肌肉力量训练单组数量6至8次,增强肌肉耐力训练单组数量12至15次等训练强度,还把以往练习体能的时间改变为热身和拉伸,而在军事训练中,穿插进行体能训练。
在手榴弹投掷训练场上,新兵班长杨峰将人员分为两组,一组在投掷区进行投弹训练,一组在待投区进行翻轮胎、抡大绳、俯卧撑、杠铃卧推等力量型练习。每次训练结束后,杨峰还组织大家趴在瑜伽垫上,针对不同肌肉部位进行针对性放松,缓解肌肉的紧张与疼痛感。
体能训练效益的提高,不仅调动了官兵们训练的积极性,还带来了军事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该基地新训任务万余人中无一例骨折类或肌肉不可逆训练伤,综合成绩较以往大幅度提升。练兵场上,看着新兵们在新训骨干的带领下,纵情挥洒汗水的样子,不禁让人赞叹:专属的的训练计划与灵活的创新训法完美结合,为军事训练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