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景 赵治国 刘 卓
“一名伤员大出血,立即处置!”随着命令下达,新疆军区某师组织的一场高原救护组合练习比武拉开帷幕。只见二级上士邓超身着战斗装具,一会持枪屈身蛇形跑,一会侧身匍匐前进,迅速接近伤员,将其拖至遮蔽物后,立刻展开救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高原救护组合练习冠军。
由于救护组合练习在实战中可以救助伤员生命,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后,新疆军区某师就开始要求所有人员进行练习,邓超所在的连队也不例外。刚开始,邓超使劲全力、用尽了体力,也未能达到及格水平。“基础体能不扎实是个大问题。”看着气喘吁吁的邓超,连长一语道破关键问题:“高原环境对体能的要求更高,没有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体力,根本练不好救护组合练习。”
这之后,连长为邓超量身定制了基础体能课目强化训练计划。考虑到高原环境缺氧,训练第一步,连长让邓超开展深呼吸、腹式呼吸、憋气等,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而后逐步提升他的肌肉耐力,每天要求其做10组以上俯卧撑,每组12至25次;同时还增加跑步、竞走来锻炼他的长时耐力,帮助肌肉建立新的毛细血管,使肌肉能够获得更多氧气。
除了强化基础体能课目,邓超自己也针对训练中发现的不足,开展单脚跳、屈膝蹦、单腿蹲、对角俯卧支撑、深蹲等训练,对身体协调性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增强核心力量。经过一段时间“专项”体能锻炼,邓超实现了从不及格到优秀的转变,并实现了比武竞赛拿第一、当标兵的军旅目标。
课目简介:救护组合练习是《军事体育训练大纲》39岁以下地面一类和二类人员专项考核课目。参考人员要完成持枪屈身蛇形跑、侧身匍匐前进、高桩网下侧身匍匐前进拉弹药箱、肩背伤员绕桩跑、折返直线跑等内容。通过训练增强官兵的力量、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官兵战场运动和搬运伤员的综合能力。
《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规定,救护组合练习考核成绩按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制评定,以高原地区24岁以下男军人为例,在海拔3501—4000米,优秀1分05秒,良好1分10秒,及格1分15秒。
经验分享:随着海拔攀升,空气密度、氧含量、气压、温度等因素呈指数递减,人体血氧含量变低、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对剧烈运动、持续运动影响突出。因此,高原训练要注意把握训练步骤。首先应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后,区分人员类别科学组织适应性、保持性训练。
根据救护组合的动作技能特点,日常训练中可以进行基本力量训练、基本技能训练、耐力训练和救护全程训练。基本力量训练主要发展上肢、下肢和腰腹力量,比如哑铃弯举、卧推高位下拉、负重深蹲、腹桥、侧桥、背桥、弓箭步走。在完成不同内容后,还应注意高原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到循行渐进,阶梯式加量,不能急于求成,适应后逐步着重发展上肢和腰腹的核心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原扑身钻网、起身背伤员等环节,卧倒、起身过猛很容易发生头晕目眩问题;最后冲刺中,如果急冲急停,会出现心跳过快,供血不足情况。因此,高原环境下的训练不能过快过急,呼吸节奏要稳定,把握身体机能,才能安全可靠地完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