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潇雯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面向社会开放,简单的预约方式和便捷的入校过程,让群众可以在校园中挥洒汗水,尽享体育乐趣。
通过“i深圳”APP,深圳市民就可以预约想去的学校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下班后如果想去家附近校园里锻炼,只需要提前预约就可以,预约方式很便捷。”深圳市民吴女士说,“相比于在开放式的街道夜跑,在校园中锻炼更加安全,也比去健身房的成本更低,现在去校园中锻炼已经慢慢成了一种习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i深圳”APP累计接入学校场馆675所。学校场馆对外开放,满足了更多群众的锻炼需求。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的校内体育场馆,在节假日通过“一键预约”平台对外开放使用,不仅为社区内学生提供场地,也让周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学校的室外运动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以及毽球馆等场馆,全部对外开放。下一步,我们会增加安全管理人员,保障来校锻炼人员的安全,并增加体育服务指导人员,让他们的锻炼效果更好。”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市电厂路小学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冰雪学校”,学校对外开放了涉及冰雪项目的体育设施,学生可以凭着提前预约发放的“开放卡”入校进行体育活动。据悉,学校专门制定了学校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向学生开放的工作方案,开放场地设施包括室外足球场、篮球场、室外冰壶馆以及冰雪运动旱地化项目等器材,校长薛东介绍,在暑期学校运动场地主要面向两方面开放:一是学校体育训练队的学生,保证越野滑轮队、武术社团等学生在假期回到学校训练;二是面向社区开放,暑假期间在学校操场组织了全民健身日活动,有300余人次来到校园中进行体育锻炼。电厂路小学拥有一块真冰冰壶场地,薛东说,冰壶馆在改造后学校对外开放的场地将更为丰富,范围也会扩大。
此外,学校还将以互助合作的方式向学校所处的高井路社区的学生开放,今后计划通过发放活动卡等形式,与广宁街道、高井路冬奥社区加强合作,及时了解驻地学生需求,结合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类群众性活动团体建设,组织社区学生在校园中开展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