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萌
近日,在信息洪流中,一条名为《时光不负追梦人》的短视频悄然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视频以质朴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体彩行业基层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用责任与热爱传递着体彩的微光。
李大姐与她的“公益小站”
在视频中,早上九点,李大姐的体彩店门锁轻响,16年如一日的清晨仪式准时开启。她熟练地整理彩票陈列架,擦拭柜台,将散落的彩票逐一归位。店员小王到岗时,李大姐正清扫地板缝隙里的纸屑,她总说:“细节见品质,店里的干净整洁是给购彩者的第一份尊重。”
这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是社区居民心中的“公益驿站”。镜头里,李大姐不仅为独居老人洗头送食品,还在店门口常年备着雨伞、急救箱。她还将公益宣传单递给新来的购彩者,笑容温暖地说:“买彩票是随手公益,咱们一起做好事。”这份朴素的信念,让她的店铺成为社区温情的纽带。
专管员小杨的“50家牵挂”
正午烈日下,小杨的摩托车在蜿蜒山路上颠簸。作为负责50家体彩店服务工作的体彩专管员,他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家店的细节:王叔店里的打印机缺墨了,李姐的即开票库存不足,赵哥需要培训新销售员……十年间,他的摩托车里程表已超过12万公里,轮胎换了10余条,但从未耽误过一次巡店。
视频中,他将即开票送到山村的代销点,店主老张接过彩票时,他顺手帮老人调整了柜台高度:“您腰不好,这样站着更省力。”返程路上,泥泞山路让摩托车深陷泥潭,几位路过的村民自发上前推车。那一刻,小杨突然明白:他坚守的不仅是工作,更是信任的传递。
老周的“渠道革命”
深夜十一点,老周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他手中的红笔在地图上圈出一个个标记,旁边笔记本里写满数据:社区便利店日均人流量、药店顾客停留时长、加油站消费场景分析……从业15年,这位“渠道老兵”始终在思考:如何让体彩融入更多生活场景?
他带领团队跑遍全市,说服便利店老板在收银台旁增设彩票机,与连锁药店合作推出推广活动。一位孕妇在超市结账时顺手买了一张彩票,笑着说:“这是幸运的小种子。”镜头里,老周常说:“体彩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让快乐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王大哥的技术信仰
深夜11点,渠道管理部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划破寂静。王大哥猛然从技术文档中抬头,手指已先于意识按下接听键,声音沉稳如常:“别急,慢慢说——系统哪部分报错?机器编号多少?”
作为体彩技术保障的中坚力量,王大哥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同事们称他是“加班狂人”,他却说:“系统稳定运行,是购彩者信任的基石。”视频中,他回到家时看到熟睡的妻子和女儿,他说,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是他的坚强后盾。
视频切换,在李大姐的店里,小王正为购彩者讲解公益金用途:“每买2元彩票,就有0.72元变成操场、路灯、养老院……”她的笔记本上抄满公益项目案例,这是李大姐送给她的入职礼物;小杨在培训会上给新专管员传授经验“巡店不是检查,是帮店主解决问题”;老周的团队里,“95后”小伙正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渠道布局;技术部里,小马在王大哥指导下攻克了系统难题。
这条视频没有华丽的特效,却用最真实的镜头展现了体彩人的生活。他们中,有人把青春献给三尺柜台,有人用车轮丈量责任,有人用代码守护公平,有人用创新点亮未来。正如视频结尾所言:“时光永不辜负那些勇敢追梦的人”。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无数体彩人正以平凡之躯,铸就公益长城;用点滴坚守,诠释责任担当。他们的故事,是时代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