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治国 刘 卓 贺俊鹏
变“经验练”为“精准练”,人员优良率提升3成;由“盲目练”到“科技防”,训练伤发生率同比下降40%;从“人为考”到“智能考”,考核权威性、公正性受到官兵普遍认可……炎炎夏日,南疆军区某团传出喜讯:他们创新开展的“科学施训—科技防护—智能组考”全流程军体训练模式,实现了训练效率与质量的双重跃升。
科学训练讲方法
“摆臂不能超过身体中轴线,高不能超过下颌,以肩关节为轴……”军体训练馆内,教练员骆乐刚结合袁兵体能状况,依据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结合小步跑 、高抬腿、 后蹬跑等基础技术训练,对他量体裁衣、科学施训。除此之外,骆乐刚还通过运动手环收集了袁兵心跳、血氧等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其绘制了“个人训练成长路线图”。
这是该团通过科学的运动机能测试和规范化组训,及时发现官兵体能短板,力争因材施教、科学施训,让每名官兵都能在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体能素质的一个镜头。
注重身体各系统协调发展,是该团科学提高官兵体能基础的关键之处。上等兵王占生引体向上课目偏弱,教练员从基础辅助练习开始,先开展跳绳、原地跳等有氧运动,再依次进行基础力量训练、进阶训练,使其逐步掌握训练技巧。列兵花霖则通过“网络技巧学习+身体评估+定制计划”的科学训练模式,实现3000米跑从“吊车尾”到“领跑者”的突破。
用心保护不盲目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曾是该团一些教练员的刻板思维,他们主观认为,训练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苦练。有那么一段时期,该团官兵训练伤频发。
发现问题后,该团立刻叫停训练场上的盲目行为,每年定期遴选干部、军士参加军体骨干集训,通过系统化集训提升官兵军事训练素养,针对易致伤环节重点预防,使训练伤发生率同比下降40%。
与此同时,该团还把训练伤预防经验汇总成《科学防护手册》,将“热身—训练—放松”列为闭合训练流程,并抽组医疗卫生骨干进行全时动态保障,做到用心关爱、保护为先。
前期,下士陈秋霖在长跑训练时盲目加练,致使膝盖疼痛明显。教练员随即采用泡沫轴、筋膜枪等设备对其进行放松恢复,随后还对其进行了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他纠正训练中的错误姿势。中士徐荣泽在仰卧卷腹时腰部疼痛,借助智能设备发现发力陋习后,通过“护具辅助+力量强化+拉伸按摩”的组合措施,彻底解决伤痛困扰。
不少官兵坦言,军事体育训练实现了从训练前预防、训练中保护到训练后恢复的全链条服务,为军事体育训练的安全和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技组考保公正
“身体摆动幅度过大,下颚未完全超过杠面。”在该团引体向上考核场,智能设备实时捕捉到违规动作后,风气监督员立刻对战士邓雄光提出了警告。
这是该团对照《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要求,利用智能监考设备公正组考的一个场景。该团领导介绍,他们引入智能设备参与军体训练考评,有效杜绝了“人情分”“模糊判”的问题。
在3000米考核场,一款智能跑道系统具备人像识别、全程监控、自动采集、成绩即显、智能评测等功能,做到实时反馈,被官兵们形象地称为“智能考官”。连长任万伟介绍,依托智能设备对场地、流程、动作等规范进行高标准、细致化设置,解决了训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智能考评设备在军事体育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考核方式的变革。”风气监督员郑玖福感慨道,“智能考官”提供了更加精准、公正的评判,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为官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如今,该团依托智能设备统一考核标准,从场地设置到动作规范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形成“以考促训、以训强能”的浓厚氛围,官兵主动加练、精武强能的场景已成训练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