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培山 康译中 罗小刚
清晨5点,第77集团军某旅营区的路灯还亮着。下士刘友亮系紧鞋带,在跑道上开始热身。这样的场景,战友们已经看了整整4年。从新兵连时3公里考核的"吊车尾",到如今全旅军事体育运动会3项纪录保持者,这个年轻小伙用双脚跑出了属于自己的逆袭故事。
初露锋芒 挑战中展实力
回顾成长路,刘友亮并非一帆风顺。初入军营时,他的体能并不出众。在入伍第一次长距离拉练时,刘友亮体能耗尽,双腿似灌铅,但他仍咬牙坚持到终点,为了提升耐力,40摄氏度高温下,刘友亮穿爆汗服、背20公斤沙袋长跑,汗水蛰眼也不停;为提高速度,反复练习起跑、冲圈,脚底磨出老茧。
在一次高强度训练中,刘友亮不慎扭伤了脚踝。医生建议他休息,可刘友亮没过几天又回到训练场。战友劝他爱惜身体,他说:“我不能停,目标还没实现。”2024年,全军定向越野赛选拔,高手云集。比赛前一晚,刘友亮躺在床上,脑中不断复盘训练细节。
比赛当天,烈日高悬,酷热难耐。发令枪响,刘友亮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赛程过半,他的体力大量消耗,呼吸变得急促,身边的对手也不断发力,试图超越他。但刘友亮眼神坚定,凭借着扎实的训练基础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调整呼吸和步伐,一步一步地实现超越。最终,刘友亮以队内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
砥砺前行 困境中求突破
定向越野世锦赛集训队的强化训练如火如荼,刘友亮来不及抖落训练服上的盐碱结晶,便一头扎了进去。凌晨4点,训练场薄雾未散,他已跪在地上用胶带缠绕脚踝 —— 那是上次扭伤留下的旧伤,每逢阴雨天便隐隐作痛。教练递过护具,皱着眉说道:“小伙子,世锦赛选拔不是靠拼狠劲儿。” 他却系紧护带,咧嘴一笑:“我知道怎么跟身体谈条件。”
即便成功入围,刘友亮也未曾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此后,他将几乎所有的时光都交付于训练场,不仅高质量完成集训队的指定训练任务,就连本该休息的时刻,也泡在训练场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续的系列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实力发挥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杀进四强,进而作为代表奔赴西班牙,参加定向越野世锦赛,用自己的拼搏与汗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卓越风采。
勇攀高峰 赛场上铸辉煌
2024年,该旅第六届军事体育运动会按计划顺利开展。刘友亮下定决心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连续参与3000米跑、武装3公里和半程马拉松这三个项目。
在3000米跑项目中,他起跑迅猛,迅速抢占先机。尽管随着赛程推进,脚步逐渐变得沉重,但他始终保持稳定的节奏。最后一圈时,他奋力冲刺,最终以9分33秒的成绩突破旅纪录,瞬间全场掌声雷动。稍作休息后,武装3公里比赛正式开始,背着沉重装备的刘友亮步伐坚定。途中鞋带松开,他迅速系好后加速追赶,又以10分59秒的成绩打破该项纪录,现场欢呼声不断。而半程马拉松则是对他耐力和意志的终极考验。此时已显疲惫的他,眼神中却依然充满斗志。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后半程双腿如灌铅般沉重,呼吸也变得急促。但他不断回忆训练中的坚持,最终以1小时14分钟的优异成绩冲线,连续打破三项纪录,捧回三座奖杯,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跑道上,刘友亮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他的身影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矫健,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他用奔跑诠释着军人的热血与担当,向着更远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