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正式发布,围绕“选才-育才-用才”全链条生态构建与“校园+社会”双轨联赛体系建设,锚定“足球事业振兴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以七大行动为支点,推动足球运动从“城市文化符号”向“全民健康内核”跃升。
激活社会参与动能,构建全民足球生态。“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氛围培育,是常州足球筑基的首要抓手。计划明确,2026年底前将建立社会足球俱乐部注册登记与星级评定制度,以标准化管理激活社会力量;到2027年,新增足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年均举办足球赛事超500场,让身边的足球赛事成为市民生活日常。
筑牢青训根基,打通体教融合通道。常州将筹备组建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以专业化机构统筹资源,计划创建150所以上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委派专业教练进驻30-50所重点学校。更值得关注的是,“名校办名队”机制将推动市级青少年足球队与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同步建成1个省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力争青少年注册运动员突破1000人。
提振职业足球能级,科技与规范双轮驱动。常州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职业俱乐部运营,同时强化科技助力,从运动康复、数据监测到战术分析引入智能系统,让职业球队训练更科学。针对行业生态,计划持续开展行风治理监督,从球员注册、赛事公平到俱乐部运营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
锻造人才矩阵,打通职业发展闭环。常州将建设职业足球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本土教练,计划三年内新增注册持证教练员100人、裁判员2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更具突破性的是,政策畅通退役运动员转化入职渠道,鼓励优秀教练下沉基层,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延伸至校园和社区,形成“金字塔式”人才储备体系。
拓展场地空间,释放“金角银边”效能。常州实施“金角银边”改造计划,三年新建、改建足球场地100片,使全市校园和社会足球场达700片;推动学校场地“能开尽开”,开放率达60%以上,同步优化管理机制,通过智慧化预约、错峰使用等方式,让场地利用率最大化。
构建产业生态,释放文商旅体融合势能。常州将放大赛事聚合效应,打造本土品牌赛事,发展“赛事+旅游+消费”产业链;围绕足球装备研发、赛事经纪、培训服务等构建产业集群,推动足球衍生品实体产业升级,让“绿茵经济”成为城市消费新增长点。
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城市足球影响力。常州将建立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策划国际足球赛事,引入海外青训资源,建立国际人才合作培养通道。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让常州足球在技术理念、赛事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张昕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