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 岳红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四轮驱动”协调发展。体育文化根植于中国体育走过的辉煌历程,描绘着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画卷,更映射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深层次动力。新时代体育文化观的建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这一本质要求,将健康第一、健全人格、幸福生活等理念内化为全民自觉,同时也为竞技体育提供丰沃的人才土壤,为体育产业创造持续的消费需求,从而构建起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生态。2023年夏天,体育总局启动“中华体育精神颂”项目,两年多来,这一活动既依托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哈尔滨亚冬会、成都世运会等一系列大赛舞台,也注重走进人民群众中间,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以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容,努力探索一条新时代体育文化发展创新之路,取得了可喜成果。
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有效路径。当国歌在国际赛场奏响,当大众将参与运动作为美好生活的“标配”,这种由体育文化激发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追求,从赛场走进千家万户,正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7月21日,马龙等数位巴黎奥运会冠军和登顶珠峰的三代运动员在拉萨齐聚一堂,参加“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历史荣光与时代华彩在此交汇,“将中华体育精神传播出去,是我们这一代攀登者的责任。”马龙的发言博得全场掌声。他们走下赛场、深入群众,让冠军的榜样力量激励更多人,让中华体育精神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扬,体育强国建设就有了更坚实的根基、更澎湃的动能。
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推进文明间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体育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能够跨越国家、种族等界限,促进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北京冬奥会的“一起向未来”到成都世运会的“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中国通过体育舞台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包容、共享的文化价值,同时推动武术、龙舟等蕴含东方智慧的传统体育走向世界,倡导全球文明对话,展现出体育在“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方面的独特价值。
近年来,包括中国体育“两个博览会”、中国体育美展、“体育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体育文化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运动之美·文化之韵——运动项目文化展演展示”等在内的体育文化建设正全方位展开;《进一步加强运动项目文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中华体育精神颂》《巅峰》《唯一的方向》等一批优秀体育影视作品在国内外相关评选中脱颖而出,广受关注;运动项目文化线上展示平台等实现了体育文化的数字化、常态化表达……线上线下联动、内宣外宣共鸣,体育文化的多元形态和综合价值被不断拓展,更有效地触达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在新起点上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更需多方协同、久久为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始终不变的宗旨。将体育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开展更多贴近群众的体育文化主题活动,讲好冠军拼搏故事、群众体育故事,让体育文化为百姓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不断丰富内涵,彰显新时代特色是一以贯之的担当。以“中华体育精神颂”重点品牌活动为引领,将体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征的体育文化体系。
创新传播方式,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是与时俱进的责任。综合运用新媒体平台、影视作品、音乐美术等形式,以新技术赋能新表达,让中国体育故事更生动、中华体育精神更鲜活。
加强国际交流,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借助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等大赛平台,展示中国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明理解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中,体育都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中华体育精神颂》鼓舞人心。新征程上,体育文化建设正肩负更多责任、拓展新的舞台,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更加璀璨的体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