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辉
从竞技赛场到公共泳池,科技创新正在深度重塑游泳运动产业。AI防溺水系统、智慧泳道、低氯水处理技术等创新应用,正为这个传统水上运动项目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全国范围内开放的游泳场馆数量达到15000个,每年参与游泳健身人数约为9500万,游泳人次更是高达15亿,同时,全国每年培训学游泳的人数也维持在800万。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巨大的游泳市场。
防溺科技:AI守护泳池安全
近日,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在苏州举行。江苏中正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河伯一号:AI防溺水预警系统”受到关注。为直观呈现系统性能,该公司在现场搭建游泳池进行实景演示——当模拟溺水情况出现时,系统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救生员,救生员即刻下水施救,生动展现了其在保障游泳安全方面的高效与可靠。
“河伯一号”HB-1.0系统采用“云边端”协同架构,包含智能感知层、AI分析中枢、应急响应层等五个智能模块。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8K超清广角摄像头和自适应光学成影技术,系统可实现0.01Lux级暗光识别,定位误差正负5公分;AI分析中枢凭借双引擎多模算法(动作/表情/水纹分析),溺水特征识别准确率高达98.3%,能在3秒内完成从识别、定位到报警的全链路流程。与传统泳池管理模式相比,这种智慧泳池在安全保障上优势显著,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准确性,为游泳者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智慧泳道:精准捕捉每个动作细节
湖北首条“智慧泳道”6月中旬在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通过验收。这条50米长的赛道搭载全程数字化监控与AI智能分析训练系统,如同永不疲倦的“AI教练”,可实时捕捉运动员每个动作细节并生成可视化数据报告,彻底解决传统游泳训练中“看不全、测不准、存不下”的行业痛点。
据了解,该“智慧泳道”由湖北省体育局与华中科技大学牵头打造,是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杨铀教授及其团队的智慧结晶,已入选“202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当湖北省游泳队运动员在训练时,20余台高速高清摄像机阵列覆盖整个泳道,视觉与力学AI分析穿透水花干扰构建精准的泳姿三维模型,智能算法精确捕捉运动员身体、姿态、动作的各项技术参数。通过测试期使用,该系统助力湖北省游泳队在2025年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中斩获18枚奖牌,37人进入决赛。
水质管理:低氯泳池的技术革新
目前,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已基本完成升级改造,在今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低氯泳池水处理系统”将正式投用。该场馆采用科学的循环过滤系统与优质的消毒杀菌工艺,规避了氯消毒药剂对运动员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泳池底部的机房新安装在线智能水质监测仪,可实时追踪水温、pH值、余氯等关键指标;场馆内还拓宽了跳台,增加了陆上训练器材,为参赛运动员打造国际级赛事环境。
如今,科技正从安全、训练、体验等多维度为游泳产业持续注入新动能:AI防溺水系统织就“安全网”,智慧泳道成为专业训练“加速器”,低氯技术全面升级舒适体验。这些创新不仅让竞技体育屡创佳绩,也让普通爱好者在更安全、优质的环境中尽享游泳运动乐趣,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体育的深刻内涵,更为水上运动的智能化、人性化发展照亮前路,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