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佳佳
户外运动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无限探索,国潮时尚凝聚着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创新,全球化发展寄托着互利共赢的愿景与担当。户外运动和国潮时尚产业正在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设置的“户外运动国潮时尚与全球化路径”主题活动聚焦户外产业前沿发展,探索如何使户外产业在文化自信与全球视野中寻找新路径、激发新动能。
体育、文化和旅游都是幸福产业,体育强健体魄、文化浸润心灵、旅游愉悦身心,三者融合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也是户外运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文旅部打造的“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陆续推出一批精品赛事和旅游线路,丰富人民群众的消费选择,加速推动户外运动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生活”。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旅部产业司将携手有关方面打造彰显中华美学、中国审美风尚的时尚文化活动品牌,培育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国际共生的时尚产业生态,助力国潮时尚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当前,户外运动热潮席卷全球,中国品牌正迎来出海发展的黄金期。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蒋依依认为,全球户外运动市场正迎来新浪潮,区域格局正在重构,竞争要素也从“品牌光环”走向“产品真功”,消费行为也从“装备至上”走向“产品融合”。“全球市场格局变化窗口期,中国品牌出海迎来难得的机会。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也为其出海奠定基础。” 蒋依依说。
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户外品牌如何在全球市场立足、实现高质量发展?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副总裁赵乐给出的答案是“把中国文化和运动场景结合,在户外运动场景把文化元素以产品化的方法进行展示”。以故宫建院100周年为契机,伯希和今年以“东方中国色”为主题,将紫禁城典藏中的传统色谱与科技面料融合,推出冲锋衣、T恤、登山鞋等产品,探索专业性能与文化表达的深度融合。品牌在去年伦敦时装周展示的自然之壳系列产品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的自然文化、地貌文化。谈及品牌全球化实践,赵乐表示,一方面,品牌借助参与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来提升认知度,同时在产品设计、研发方面与高校合作,推动自研面料和功能性服装开发。进军全球化的市场,产品力依然是核心。
鹿枫户外市场负责人郭枫认为,品牌出海最关键的是了解本地人喜欢什么,精准把握流行趋势变化,再输出带有中国元素设计的户外产品。“进入一个市场不难,最难的是得到当地用户的理解和认可。最初我们花大力气放在经销商、代理渠道拓展,现在我们重视自营,包括海外电商以及用户社群的运营。出海不是把LOGO放出去,而是要让当地的用户、当地的平台成为你身边的一员。我们要把文化自信转变成产品自信,如果产品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那么产品本身就是代表某种文化输出。”
户外品牌出海的自信来自于技术的硬核与材料的创新,当品牌拓展市场应对文化挑战时,供应链成为坚实的后盾。在宏裕新材研发经理徐以恒看来,品牌和供应链关系不是简单的甲乙方,而是双向赋能的闭环,品牌作为市场的先锋,获得前沿的趋势、需求和反馈,供应链凭借对材料工艺和技术的深度理解,将品牌的需求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徐以恒认为,供应链企业要确保出海之路的畅通,需要通过持续的创新,巩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确保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同时通过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提升自身的市场价值。
户外“国潮”出海,不仅是商业的博弈,而是产品力、文化叙事、供应链协同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是一场多维度的远征。



前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