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负责采访报道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并有幸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和一次记者发布会。作为十多年来主要负责竞技体育报道的记者,这是我首次参与两会报道,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也收获了很多。跳出“赛场”看体育之后,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思路更宽广。
参加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虽然自己没有获得提问的机会,但在现场听问题和回答也是一种收获。令我记忆犹新的有两个瞬间。
一次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介绍我国旅游业发展时提到:“亚运会即将在中国杭州举行,希望世界各地友人与我们一起,见证活力四射的中国。”作为今年国内最重要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的话题也在今年两会上被多次提及。
还有一次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何超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那句“我是大湾区人”登上热搜榜。由于当时提问的记者,恰巧是站在我身旁的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之后几天陆续有朋友给我发来截屏,说在电视上看到我了。我笑言,“我也蹭了一把热点。”
本次两会采访报道,我主要负责政协体育界别教练员、运动员等委员采访。从他们不同的提案中,我也学习到很多。委员们都在积极参政议政,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作为报道两会的“菜鸟”,在最初几天,我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体卫融合、体育产业、体育法治建设、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等选题与我日常接触的竞赛报道有很大不同。但在本报前方报道组组长的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两会选题应该找什么,并能够有意识地提供策划思路。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我在张家口赛区采访。如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一年后,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运动如何发展,是我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内容。于是我积极联系各方、寻找素材,完成了《后冬奥时代 持续推动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策划稿件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次两会很多行业类报纸也参与报道,他们日常也都在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虽然都是报刊,但大家谈论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视频、点击量、出镜状态等,很多记者都称自己是“全媒体记者”。
以前自己更多地将目光局限于赛场,但通过这次两会报道的经历,让我觉得有时候跳出“赛场”看体育,会有更广阔的视角,能够有更深度的报道。其实,体教融合的推动、运动员的保障、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与体育赛场息息相关。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才能更快地发展,才能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